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rounds += 1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51 and x[1] ==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solutions.append((x, value))
时间: 2024-02-10 18:30:25 浏览: 66
这段代码运行了一个无限循环,每轮循环都会生成一个新的种群,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即目标函数的值。代码中先定义了变量 rounds 用来记录当前循环次数,然后定义了一个空列表 solutions 用来存储每个个体的解向量和适应度值。
在每轮循环中,使用 optimizer.ask() 生成一个新的解向量 x,并将其取整。然后使用 quadratic 函数计算解向量的适应度值,并将解向量和适应度值添加到 solutions 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代码中使用了一个 if 语句来过滤掉两个特定的解,即 (26,26) 和 (51,51)。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代码中并没有判断优化时间是否已经超过了设置的时间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优化时间超过了限制,则需要跳出循环。
相关问题
rounds = 0 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rounds += 1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1 and x[1] in [1, 51]) or (x[0] == 51 and x[1] in [1,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if (x[0] == 1 and x[1] in [1, 51]) or (x[0] == 51 and x[1] in [1,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solutions.append((x, value))
这段代码是一个优化循环的核心部分,其中 optimizer 是一个优化器对象,population_size 是种群大小。该循环会不断生成新的种群,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即目标函数的值),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为止。在循环中,首先将 rounds 计数器加 1。然后,使用 optimizer.ask() 生成一个新的解向量 x。这里的 x 是一个包含四个元素的列表,分别表示四个变量的值。接着,将 x 的前两个元素转换为整数(即 x[0] 和 x[1]),因为这两个元素表示的是离散变量。如果 x[0] 和 x[1] 符合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比如等于某个特定的值,那么就跳过该个体。否则,就计算该个体的适应度(即目标函数的值 quadratic(x[0], x[1], x[2], x[3])),并将个体的解向量和适应度打包成一个元组,添加到 solutions 列表中。循环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为止,比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目标函数值收敛。
best_solution = None best_obj_value = float('inf') rounds = 0 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rounds += 1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1 and x[1] in [1, 51]) or (x[0] == 51 and x[1] in [1,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if (x[0] == 1 and x[1] in [1, 51]) or (x[0] == 51 and x[1] in [1,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solutions.append((x, value))
这段代码使用了一个while循环来不断生成新的种群,并计算目标函数的值。其中`best_solution`和`best_obj_value`分别为当前最优解和最优值,初始化为`None`和无限大。`rounds`记录了循环的次数。
在循环中,首先使用`optimizer.ask()`方法生成一个新的解向量,然后对于一些特殊的解,如`(1, 1)`、`(1, 51)`、`(51, 1)`、`(51, 51)`、`(26, 26)`,直接跳过,不计算目标函数的值,因为这些解不满足约束条件。对于其他的解,则计算它们的目标函数值,并将解向量和目标函数值存储在`solutions`列表中。
代码中使用了`quadratic()`函数来计算目标函数的值,但是这个函数并没有在代码中给出,你需要自己定义这个函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的循环没有任何终止条件,你需要在代码中加入终止循环的条件,例如达到了优化时间限制,或者达到了最大迭代次数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