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通过数组输出斐波拉契数列第20项的数值。\r\n 斐波拉契数列的构成:\r\n 1)已知斐波拉契数列的第一项和第二项数为1;\r\n 2)从第三项开始,以后每一项均为前两项之和。\r\n3) 输
时间: 2023-05-02 08:04:35 浏览: 170
要求:通过数组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第20项的数值。
斐波那契数列的构成:
1)已知斐波那契数列的第一项和第二项数为1;
2)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3)数组下标从0开始计算。
所以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为: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要输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20项,需要先把前19项都算出来。
代码如下:
```
f=[1,1]
for i in range(2,20):
f.append(f[i-1]+f[i-2])
print(f[19])
```
输出的结果为:6765
所以斐波那契数列的第20项的值为6765。
相关问题
汇编语言已知斐波拉契数列:f(1)=1, f(2)=1, f(3)=f(1)+f(2), ………f(n)=f(n-2)+f(n-1),求s=f(1)+f(2)+………+f(20),要求将f(1)、f(2)………f(20)和s存入内存起始地址为0x40000000的连续地址段。
汇编语言编写斐波那契数列并累加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 **初始化**:
- 将 f(1) 和 f(2) 的值分别存储在内存地址 0x40000000 和 0x40000004(假设每个整数占4字节)。
- 初始化变量 s 为 f(1)。
2. **循环计算**:
- 使用循环结构(例如 `for` 或 `while`),从 i = 3 开始,迭代到 20(包括20)。
a. 计算当前的斐波那契数 f(i) = f(i-1) + f(i-2)。
b. 将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 0x40000008 到 0x4000001c (20个数*4字节) 的相应位置。
c. 累加到 s 上,即 s = s + f(i)。
3. **累加求和**:
- 循环结束后,s 存储的就是 f(1) 到 f(20) 的和。
4. **存储结果**:
- 最终的 s 结果应该存回初始地址 0x40000000。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x86汇编示例,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版本,并未完全考虑实际的内存管理和边界条件处理:
```assembly
section .data
fib_start db 1, 1
fib_count equ 19
s dd 0
section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mov ecx, fib_count ; 设置循环次数
mov ebx, 3 ; 初始化i为3
fib_loop:
add [fib_start + ebx * 4], [fib_start + (ebx - 1) * 4] ; 加法操作
add eax, [fib_start + ebx * 4] ; 累加s
inc ebx ; 迭代i
loop fib_loop ; 如果ebx小于fib_count则继续
; 结果s已经保存在s变量
mov [s], eax ; 存储累加结果
; 在这里添加程序退出部分
; ...
ret
```
注意:这个示例仅用于演示,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架构(如IA-32、x86_64等)以及目标平台的要求来调整。同时,对于实际应用,还需要处理溢出和其他边界情况。
用java写一个程序打印斐波拉契 (Fibonacci) 数列,数列的长度可以由输入指定。 斐波拉契 (Fibonacci) 数列是的前两项分别是1和1,后续各项分别是前面两项的和。 1 1 2 3 5 8 13 21 34…………的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流程和说明
主要流程:
1. 从用户处获取需要打印的斐波拉契数列的长度
2. 判断长度是否大于等于2,因为斐波拉契数列的前两项是1和1
3. 使用循环打印斐波拉契数列
代码如下:
```java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Fibonacc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请输入斐波拉契数列的长度:");
int length = input.nextInt();
if (length < 2) {
System.out.println("长度必须大于等于2");
return;
}
int[] fib = new int[length];
fib[0] = 1;
fib[1] = 1;
for (int i = 2; i < length; i++) {
fib[i] = fib[i - 1] + fib[i - 2];
}
System.out.print("斐波拉契数列为:");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System.out.print(fib[i] + " ");
}
}
}
```
说明:
1. 使用Scanner类从控制台获取用户输入的长度
2. 判断长度是否大于等于2,如果小于2则无法构成斐波拉契数列
3. 使用一个长度为length的数组存储斐波拉契数列,第一项和第二项已知为1,从第三项开始使用循环计算
4. 循环打印斐波拉契数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