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这段代码b=[[0]*(7) for i in range(7)] b[1][1]=1 for j in range(1,7): if b[1][j]!=0: print(b[1][j],end='') print() for i in range(2,7): for j in range(1,7): b[i][j]=b[i-1][j-1]+b[i-1][j] if b[i][j]!=0: print(b[i][j],end='') print()
时间: 2023-12-16 13:04:28 浏览: 67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生成并输出帕斯卡三角形。
首先,使用列表推导式创建一个 7 行 7 列的二维列表 b,每个元素都是 0。列表推导式的语法为 `[expression for item in iterable]`,这里的 iterable 是 `range(7)`,即 0 到 6 的整数序列,expression 是 `[0] * 7`,即长度为 7 的全零列表。
接着,将 b 的第二行第二列设为 1,即 `b[1][1]=1`。
然后,从第二行开始循环,对于每一行,从第一列到第七列,计算当前元素的值,并输出到控制台。计算当前元素值的方法是,将当前元素的值设为上一行同列和上一行前一列的元素之和,即 `b[i][j]=b[i-1][j-1]+b[i-1][j]`。
在每个元素计算完毕后,判断当前元素是否为 0。如果不为 0,则输出到控制台。
最终输出的结果就是一个完整的帕斯卡三角形。
相关问题
a=2 b=1 c=2 d=3 e=2 for i in range(500): e=e*a*c/(b*d) a+=2 b+=2 c+=2 d+=2 print(e) 解释这段代码
这段代码定义了5个变量a、b、c、d、e,并且初始化它们的值分别为2、1、2、3、2。然后,使用for循环执行500次,每次循环都将变量e的值更新为e*a*c/(b*d),更新前还将a、b、c、d的值都重新赋值为2。最后输出e的值。由于a、b、c、d的值在每次循环中都被重置为2,所以e的值在每次循环中都相同,都等于2。因此,程序最终会输出2.0,共500次。
优化这段代码a,b=eval(input()) n=0 for i in range(a,b+1): n3=i//100 n1=i%10 n2=i//10%10 if i==n1*n1*n1+n2*n2*n2+n3*n3*n3: print(f"{i}") n=n+1 if n==0:print("无水仙花数")
以下是优化后的代码:
a,b=eval(input())
n=0
for i in range(a,b+1):
s = str(i)
res = sum(int(dig)**3 for dig in s)
if res == i:
print(f"{i}")
n += 1
if n == 0:
print("无水仙花数")
这段代码将数字转化成字符串,遍历每个数字,将字符串中的每个数字的三次方加起来,如果和等于原数字,则说明这是水仙花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