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算法原理模块详细解释
时间: 2023-11-14 11:27:40 浏览: 123
transformer原理解读
Transformer模型主要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模块组成,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详细解释。
1. 编码器
编码器主要由若干个相同的层(通常为6层或12层)组成,每个层都包含两个子层: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全连接前馈网络。具体来说,每个子层都采用残差连接和层归一化技术,即:
- 残差连接:将输入$x$和子层输出$f(x)$相加,得到残差表示$residual=x+f(x)$。
- 层归一化:对残差表示进行归一化处理,即$\text{LayerNorm}(residual)$。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这是编码器中的第一个子层,它主要用于计算当前位置的表示与其他所有位置之间的相似度,从而获取每个位置的权重。具体来说,它将输入序列$x$分别映射为多个不同的查询、键和值向量,然后计算每个查询向量与所有键向量之间的点积注意力权重,最后对所有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ext{Attention}(Q,K,V)=\text{softmax}(\frac{QK^T}{\sqrt{d_k}})V$$
其中,$Q,K,V$分别为查询、键和值向量,$d_k$为向量维度。这个公式可以看作是将查询向量$Q$与所有键向量$K$计算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计算每个位置的权重,然后用权重对所有值向量$V$进行加权求和。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就是将这个过程重复多次,每次使用不同的查询、键和值映射矩阵,从而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全连接前馈网络
这是编码器中的第二个子层,它主要用于在每个位置上对其自身的表示进行非线性变换。具体来说,它采用两层线性变换和ReLU激活函数,将每个位置的表示映射到一个更高维度的空间中,然后再通过一个线性变换将其映射回原始维度。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ext{FFN}(x)=\text{max}(0,xW_1+b_1)W_2+b_2$$
其中,$W_1,b_1,W_2,b_2$为可学习的参数,$\text{max}(0,\cdot)$表示ReLU激活函数。
2. 解码器
解码器和编码器类似,也由若干个相同的层组成,每个层包含三个子层: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多头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机制和全连接前馈网络。具体来说,解码器通过对编码器的输出进行注意力机制来获取上下文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生成结果。
多头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机制
这是解码器中的第二个子层,它主要用于对编码器中所有位置的表示进行加权求和,从而获取当前位置所需要的上下文信息。具体来说,它将解码器当前位置的表示作为查询向量,将编码器中所有位置的表示作为键和值向量,然后计算每个查询向量与所有键向量之间的点积注意力权重,最后对所有值向量进行加权求和。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ext{Attention}(Q,K,V)=\text{softmax}(\frac{QK^T}{\sqrt{d_k}})V$$
其中,$Q$为解码器当前位置的表示,$K,V$为编码器中所有位置的表示,$d_k$为向量维度。
总之,编码器和解码器通过多层自注意力机制、全连接前馈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模块相互交互,最终实现了序列到序列的建模和生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