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函数fun产生如下杨辉三角形,产生的行数由main给出。
时间: 2023-05-31 18:18:27 浏览: 347
### 回答1:
好的,下面是用中文回复:
要编写一个函数fun,可以产生杨辉三角形。这个函数的行数由main函数给出。
杨辉三角形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其中每个数字都是上方两个数字的和。它的第一行只有一个数字1,接下来的每一行都是在上一行的两端添加一个1,并把中间的数字计算出来。
例如,当行数为5时,杨辉三角形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要编写的函数fun应该接受一个整数n作为参数,表示要产生的杨辉三角形的行数。函数应该输出这个杨辉三角形,每行的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
希望这个回复对您有帮助!
### 回答2:
杨辉三角形是一种数学形式,它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它的第一行只有一个数字1,接下来的每一行数字都是上一行相邻两个数的和,每一行数字左右对称。要编写一个函数fun,它可以生成指定行数的杨辉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循环来实现这个函数。首先,我们需要一个二维数组来存储杨辉三角形中的数字。数组的行数应该等于输入的行数,而列数应该是对称的。我们还需要初始化数组的第一列和第一行为1,因为它们总是1。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双重循环,从第二行开始循环生成杨辉三角形剩余的数字。在第二重循环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i和j来计算每个数字的值,即第i行第j列的数字等于[i-1][j-1]加上[i-1][j]。这个循环将继续进行,直到我们生成了完整的杨辉三角形。
以下是代码示例:
```python
def fun(rows):
triangle = [[0] * i for i in range(1, rows + 1)]
for i in range(rows):
triangle[i][0] = 1
triangle[i][i] = 1
for j in range(1, i):
triangle[i][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
return triangle
rows = int(input("请输入要生成的杨辉三角形的行数:"))
result = fun(rows)
for i in range(rows):
print(" " * (rows - i), end="")
for j in range(i + 1):
print("%5d" % result[i][j], end="")
print()
```
这个函数会接收一个整数rows作为输入,它表示我们要生成的杨辉三角形的行数。在函数内部,我们创建了一个空的二维数组triangle,它用来保存杨辉三角形的数字。然后,我们使用双重循环,从第二行开始生成杨辉三角形的数字。最后,我们将三角形打印出来,并返回结果。
以上是一种常规的解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回答3:
题目描述:编写函数fun,产生如下杨辉三角形,产生的行数由main函数给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三角形,它的性质如下:
- 每行两侧都是1。
- 一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
如下就是一个5行的杨辉三角:
```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
实现思路:
我们可以在函数fun中使用一个二维数组,第一维表示行数,第二维表示该行元素,若该元素为行首或行末,则直接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其上一行的对应位置和左上的位置之和(因为其满足杨辉三角的性质),最后输出该二维数组即可。
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以下代码:
```c
#include <stdio.h>
void fun(int n, int a[][n]) {
int i, j;
for (i = 0; i < n; i++) {
for (j = 0; j <= i; j++) {
if (j == 0 || j == i)
a[i][j] = 1;
else
a[i][j] = a[i-1][j] + a[i-1][j-1];
}
}
}
int main() {
int n;
printf("请输入杨辉三角的行数: ");
scanf("%d", &n);
int a[n][n];
fun(n, a);
printf("输出杨辉三角:\n");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i; j++)
printf("%d ", a[i][j]);
printf("\n");
}
return 0;
}
```
运行结果:输入杨辉三角的行数为5,输出如下:
```
请输入杨辉三角的行数: 5
输出杨辉三角: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
以上就是本题的思路和代码实现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