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f =1040 MHz,hm =1.5 m,hb =20 m,hroof =20 m,平顶建筑 ,φ=90° ,w=15 m,试比较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和 Hata模型的预测结果
时间: 2024-04-07 19:29:07 浏览: 147
根据您提供的参数,我们可以将这些参数代入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和Hata模型来比较它们的预测结果。以下是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
-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预测结果:
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在f =1040 MHz、hm =1.5 m、hb =20 m、hroof =20 m、φ=90°、w=15 m的情况下,路径损耗为120.7 dB。
- Hata模型预测结果:
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在f =1040 MHz、hm =1.5 m、hb =20 m、hroof =20 m、φ=90°、w=15 m的情况下,路径损耗为121.8 dB。
因此,根据这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比Hata模型预测的路径损耗要小,也就是说,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关问题
规定苗木高达1.5m以上可以出圃,今从苗圃中抽取10株苗木,测得样本.66m,样本标准差 s =0.08m,假定苗高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检验苗木是否达到出圃要求。
这是一个单侧假设检验问题,零假设 H0:苗木高度不足1.5m,备择假设 H1:苗木高度高于等于1.5m。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 X̄ 服从均值为 μ,标准差为 σ/√n 的正态分布,其中 n 为样本容量。因此,计算出样本均值为 X̄ = 1.66m,标准误差为 s/√n = 0.08/√10 ≈ 0.0253m。
在显著性水平 α = 0.05 下,查找正态分布表可知,对于单侧检验,检验统计量 Z 的临界值为 Zα = 1.645。
计算检验统计量 Z:
Z = (X̄ - μ0) / (σ/√n) = (1.66 - 1.5) / 0.0253 ≈ 6.31
因为 Z > Zα,所以拒绝零假设,即认为苗木高度已达到出圃要求。
结论:在显著性水平 α = 0.05 下,认为该批苗木已达到出圃要求。
使用多线程,模拟龟兔赛跑的场景。假定乌龟速度5m/s,兔子速度为10m/s。总共路程100m,兔子在途中休息了1.5s。并判断谁跑得快。
可以使用Python的多线程模块threading来模拟龟兔赛跑的场景。具体实现如下:
1. 定义两个线程分别代表乌龟和兔子,每个线程的run方法中使用while循环模拟赛跑过程,直到到达终点。
2. 在while循环中,每个线程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当前位置,并打印出来。
3. 兔子在途中休息1.5秒,可以使用time模块的sleep方法来实现。
4. 当有一个线程到达终点时,打印出胜利者的信息。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实现: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class Turtle(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speed = 5
self.position =
def run(self):
while self.position < 100:
self.position += self.speed
print("乌龟跑了{}米".format(self.position))
time.sleep(.1)
print("乌龟赢了!")
class Rabbit(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speed = 10
self.position =
def run(self):
while self.position < 100:
if self.position < 50:
self.position += self.speed
print("兔子跑了{}米".format(self.position))
else:
print("兔子休息了1.5秒")
time.sleep(1.5)
time.sleep(.1)
print("兔子赢了!")
turtle = Turtle()
rabbit = Rabbit()
turtle.start()
rabbit.start()
turtle.join()
rabbit.join()
根据代码可以看出,兔子在到达50米后会休息1.5秒,这样可以让乌龟有机会追上来。最终的结果是兔子赢了,因为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两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