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图像处理逆傅里叶变换
时间: 2023-10-27 21:05:47 浏览: 282
MATLAB图像处理中的逆傅里叶变换是将傅里叶变换后的频域图像转换回原始的空域图像。在MATLAB中,可以使用ifft2函数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 对原始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图像。
2. 对频域图像进行逆平移,使用ifftshift函数。
3. 对逆平移后的频域图像进行逆傅里叶变换,使用ifft2函数。
4. 对逆傅里叶变换后的图像进行显示或保存。
相关问题
读取原始图像并进行灰度化处理; 对原始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图像; 对频域图像进行平移或旋转操作,得到变换后的频域图像; 对变换后的频域图像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空域图像; 对逆傅里叶变换后的空域图像进行灰度归一化处理; 显示变换后的图像。的Matlab
代码如下:
```matlab
% 读取原始图像并进行灰度化处理
img = imread('lena.jpg');
gray_img = rgb2gray(img);
% 对原始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图像
freq_img = fft2(gray_img);
% 对频域图像进行平移或旋转操作,得到变换后的频域图像
shifted_freq_img = fftshift(freq_img);
% 对变换后的频域图像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空域图像
shifted_gray_img = ifft2(shifted_freq_img);
% 对逆傅里叶变换后的空域图像进行灰度归一化处理
normalized_gray_img = mat2gray(abs(shifted_gray_img));
% 显示变换后的图像
subplot(2,2,1), imshow(gray_img), 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2,2,2), imshow(log(abs(freq_img)+1),[]), colormap(jet), colorbar, title('频域图像');
subplot(2,2,3), imshow(log(abs(shifted_freq_img)+1),[]), colormap(jet), colorbar, title('平移后的频域图像');
subplot(2,2,4), imshow(normalized_gray_img), title('逆傅里叶变换后的空域图像');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image](https://user-images.githubusercontent.com/26807266/129446624-4c1d9b5c-6d26-4f2f-bff5-9b1a5e0e6d4f.png)
第一幅图是原始图像,第二幅图是原始图像的频域图像,第三幅图是将频域图像进行平移后得到的频域图像,第四幅图是将平移后的频域图像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空域图像。
使用MATLAB读入图像Fig0241,用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fft2将其转换到频域,仅取频谱幅值进行逆傅里叶变换(abs),仅取相位值进行逆傅里叶变换(arg),对完整的图像频谱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同屏显示三幅结果图像
在MATLAB中,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来完成这个任务:
1. 首先,你需要使用`imread`函数读取名为"Fig0241"的图像文件,假设它是一个灰度图像:
```matlab
img = imread('Fig0241.png'); % 替换为你图片的实际路径
```
2. 对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FFT),可以使用`fft2`函数:
```matlab
frequencies = fft2(img);
```
这将返回一个复数矩阵,包含图像的频率信息。
3. 只获取频谱的幅值(即模),可以使用`abs`函数:
```matlab
spectrum_abs = abs(frequencies);
```
4. 获取相位值,使用`angle`函数,并注意`unwrap`函数用于消除相位跳跃:
```matlab
spectrum_phase = unwrap(angle(frequencies));
```
5. 分别对幅值和相位进行逆傅里叶变换(IFFT),以得到对应的图像表示形式:
```matlab
reconstructed_img_abs = ifft2(spectrum_abs); % 可能会存在边界效应,可以考虑padmode处理
reconstructed_img_phase = ifft2(spectrum_phase); % 同样需要处理边界效应
```
6. 最后,使用`imagesc`或`imshow`函数在同一窗口下显示原始图像、幅值重建图像和相位重建图像:
```matlab
subplot(1, 3, 1), imshow(img, 'InitialMagnification', 'fit');
title('Original Image');
subplot(1, 3, 2), imagesc(reconstructed_img_abs), colormap(gray), axis equal;
title('Reconstructed Amplitude');
subplot(1, 3, 3), imagesc(reconstructed_img_phase), colormap(anglemap), axis equal;
title('Reconstructed Phase');
```
记得检查每个步骤中的数据类型和边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