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个三角形类型判断程序,并设计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白盒测试用例。
时间: 2024-11-23 22:36:59 浏览: 58
为了实现三角形类型判断并进行白盒测试,你需要确保程序逻辑严谨,同时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首先,程序的核心功能是根据输入的三个正整数边长,判断它们构成的三角形类型。具体实现时,你应该首先验证输入的边长是否符合三角形的形成条件,即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只有在输入有效的条件下,才继续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参考资源链接:[三角形类型判断与白盒测试](https://wenku.csdn.net/doc/6mnf7rvt02?spm=1055.2569.3001.10343)
程序设计方面,你可以定义以下函数:
- `is_triangle(a, b, c)`: 检查三个整数是否能构成三角形的边长。
- `is_equilateral(a, b, c)`: 判断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 `is_isosceles(a, b, c)`: 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 `is_scalene(a, b, c)`: 判断是否为一般三角形。
在实现这些函数时,你可以按照如下规则进行:
- `is_equilateral(a, b, c)`返回真当且仅当 `a == b == c`。
- `is_isosceles(a, b, c)`返回真当且仅当 `a == b` 或 `a == c` 或 `b == c`,但不全等。
- `is_scalene(a, b, c)`返回真当且仅当 `a != b` 且 `b != c` 且 `a != c`。
- 如果`is_triangle(a, b, c)`返回假,则应输出错误信息,如“输入的数不构成三角形”。
接下来,根据白盒测试的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原则,设计测试用例。判定覆盖要求测试每个判定语句的真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条件覆盖要求测试每个条件的真假情况至少执行一次。具体到这个问题,你可以设计以下测试用例:
- 判定覆盖:
- 用例1: 输入(3, 4, 5) 应输出“这是一般三角形”。
- 用例2: 输入(3, 3, 3) 应输出“这是等边三角形”。
- 用例3: 输入(3, 3, 2) 应输出“这是等腰三角形”。
- 用例4: 输入(0, 4, 5) 应输出“输入的数中含有负数或零”。
- 条件覆盖:
- 用例1: 输入(3, 4, 5) 应输出“这是一般三角形”。
- 用例2: 输入(3, 3, 3) 应输出“这是等边三角形”。
- 用例3: 输入(-1, 4, 5) 应输出“输入的数中含有负数或零”。
- 用例4: 输入(3, 4, 8) 应输出“输入的数不构成三角形”。
确保程序能够通过这些测试用例后,你将有一个鲁棒的三角形类型判断程序,并且具备了相应的白盒测试覆盖。如果想进一步提升测试覆盖和程序的健壮性,建议深入研究《三角形类型判断与白盒测试》文档,它提供了更详细的案例和方法,将有助于你更全面地掌握白盒测试的技巧和程序设计的要点。
参考资源链接:[三角形类型判断与白盒测试](https://wenku.csdn.net/doc/6mnf7rvt02?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