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发布时间: 2024-02-14 05:36:22 阅读量: 49 订阅数: 46
Java编程实训 Java开发基础入门教程1-05 面向对象编程-封装(共21页).pptx
# 1. 概述
## 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程序设计的方法论,它以对象为基础,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问题解决和代码复用。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将系统划分为各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通过定义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来描述和操作对象。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常用的概念有类、对象、方法、属性、继承、多态等。通过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到一个对象中,可以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和可复用性,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可维护性。
## 1.2 Java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支持类和对象的概念,并提供了丰富的面向对象的特性和语法来实现面向对象编程。在Java中,所有的代码都必须定义在类中,通过创建对象来使用类中定义的方法和属性。
Java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以类为基础,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到类中,通过实例化对象来访问和操作类中的属性和方法。通过继承的概念,可以实现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和代码的复用。同时,Java中的多态机制允许使用父类类型的引用来引用子类对象,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Java中,还有访问修饰符的概念,用于控制类、方法和属性的可访问性。同时,Java也支持抽象类和接口的语法,来实现代码的抽象和定义规范。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Java中面向对象编程的各个方面和特性。
# 2. 类和对象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和对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类可以看作是一种模板或者蓝图,用于定义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化,它具有类定义的属性和行为。
#### 2.1 类的定义和使用
Java中定义类的语法如下:
```java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 类的属性(成员变量)
<access modifier> <data type> <variable name>;
// 类的方法(成员函数)
<access modifier> <return type> <method name>(<parameters>) {
// method body
}
}
```
其中,`access modifier`标识类的访问权限,包括`public`,`private`,`protected`和默认(不标注)。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一个名为`Person`的类的定义和使用:
```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 类的属性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类的方法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displayInfo()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name);
System.out.println("Age: " + age);
}
}
```
在上面的示例中,`Person`类有两个属性`name`和`age`,以及三个方法分别用于设置属性值和显示属性信息。
可以通过下面的代码来使用`Person`类:
```java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Person对象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 设置属性值
person.setName("John");
person.setAge(25);
// 显示属性信息
person.displayInfo();
}
}
```
代码输出结果为:
```
Name: John
Age: 25
```
这个示例演示了如何定义一个类并创建它的对象,并使用对象的方法来设置属性和显示属性信息。
#### 2.2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对象是类的实例化,可以通过调用`new`关键字和构造方法来创建对象。构造方法是类的特殊方法,用于创建对象时进行初始化。
下面是一个示例,演示了如何创建对象:
```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displayInfo()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name);
System.out.println("Age: " + ag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对象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John", 25);
// 调用对象的方法
person.displayInfo();
}
}
```
上面的示例中,`Person`类的构造方法接受`name`和`age`作为参数,并在创建对象时进行初始化。然后,可以通过对象的方法来访问对象的属性。
代码输出结果为:
```
Name: John
Age: 25
```
#### 2.3 构造方法和实例变量
构造方法是类的特殊方法,用于在创建对象时进行初始化。它具有和类名称相同的方法名,并且没有返回类型。
实例变量是定义在类中的变量,每个对象都有一份独立的实例变量,它们存储对象的状态和属性。
下面是一个示例,演示了构造方法和实例变量的使用:
```java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displayInfo()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name);
System.out.println("Age: " + ag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对象
Person person1 = new Person("John", 25);
Person person2 = new Person("Amy", 30);
// 调用对象的方法
person1.displayInfo();
person2.displayInfo();
}
}
```
上面的示例中,`Person`类有两个实例变量`name`和`age`,在构造方法中使用参数对它们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创建多个对象来演示每个对象的实例变量是独立的。
代码输出结果为:
```
Name: John
Age: 25
Name: Amy
Age: 30
```
这个示例演示了构造方法和实例变量的使用,说明了它们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3. 继承和多态
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继承和多态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代码结构。
#### 3.1 继承的概念和使用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继承是指一个类(称为子类)继承另一个类(称为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可以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新增自己的属性和方法。通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展。
```java
// 父类
class Animal {
String name;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makes a sound");
}
}
// 子类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
#### 3.2 子类和父类关系
在继承中,子类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可以通过关键字`super`来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和方法。
```java
class Animal {
String name;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makes a sound");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Dog(String name) {
super(name); //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
void sound() {
super.sound(); // 调用父类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
#### 3.3 多态的概念和实现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性,指同一个方法调用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上具有不同的行为。通过方法重写和方法重载,实现了多态的特性。
```java
class Animal {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makes a sound");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Dog barks");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void sound() {
System.out.println("Cat meows");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1 = new Dog();
Animal a2 = new Cat();
a1.sound(); // 输出 "Dog barks"
a2.sound(); // 输出 "Cat meows"
}
}
```
以上是继承和多态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它们为面向对象编程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4. 封装和抽象
封装和抽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概念,能够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在Java中,我们可以通过访问修饰符来实现封装,通过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抽象。
##### 4.1 封装的概念和优势
封装是将数据和对数据操作的方法封装在一个类中,对外部隐藏内部的具体实现细节,只暴露一些需要被外部访问的方法或属性。封装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且易于维护和修改。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封装来隐藏内部实现细节:
```java
public class BankAccount {
private String accountNumber;
private double balance;
public String getAccountNumber() {
return accountNumber;
}
public void setAccountNumber(String accountNumber) {
this.accountNumber = accountNumber;
}
public double getBalance() {
return balance;
}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
balance += amount;
}
public void withdraw(double amount) {
if (amount <= balance) {
balance -= amoun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Insufficient funds!");
}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accountNumber`和`balance`属性被声明为`private`,外部无法直接访问。而通过`getAccountNumber()`和`getBalance()`方法可以获取到这些属性的值。`deposit()`和`withdraw()`方法可以对账户进行存款和取款操作。
##### 4.2 访问修饰符的使用
在Java中,访问修饰符用于控制类、方法和属性的访问权限。常用的访问修饰符有`public`、`private`、`protected`和默认(即没有修饰符)。它们的访问权限从高到低排列为:`public` > `protected` > 默认 > `private`。
- `public`:公开的,可以被任何其他类访问。
- `private`:私有的,只能在当前类内部访问。
- `protected`:受保护的,可以被当前类、同包类和子类访问。
- 默认:没有修饰符,只能在当前包内访问。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访问修饰符的使用:
```java
public class MyClass {
public int publicNumber; // 公开的属性
private int privateNumber; // 私有的属性
protected int protectedNumber; // 受保护的属性
int defaultNumber; // 默认属性
public void publicMethod() {
// 公开的方法实现
}
private void privateMethod() {
// 私有的方法实现
}
protected void protectedMethod() {
// 受保护的方法实现
}
void defaultMethod() {
// 默认方法实现
}
}
```
##### 4.3 抽象类和接口
抽象类和接口是用于实现抽象的方式之一。
抽象类是一种不能被实例化的类,其中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非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没有实现细节的方法,只有方法定义。非抽象方法是有具体实现的方法。抽象类可以被继承,子类必须实现抽象方法。抽象类的主要作用是定义一些通用的方法或属性,以供子类继承和实现。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抽象类的使用:
```java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public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sleeping.");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Dog(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is eating dog food.");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Animal`类是抽象类,其中定义了抽象方法`eat()`和非抽象方法`sleep()`。`Dog`类继承了`Animal`类并实现了抽象方法`eat()`。
接口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其中只能包含常量和抽象方法。接口不能被实例化,但可以被实现,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的主要作用是定义一些公共的方法,以便多个类去实现。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公共的,并且默认是抽象的。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接口的使用:
```java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double calculateArea();
double calculatePerimeter();
}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Circle(double radius) {
this.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alculateArea() {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calculatePerimeter() {
return 2 * Math.PI * radius;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Shape`接口定义了`calculateArea()`和`calculatePerimeter()`方法。`Circle`类实现了`Shape`接口,并实现了这两个方法。
本章介绍了封装的概念和优势,访问修饰符的使用,以及抽象类和接口的应用。通过封装,我们可以隐藏内部实现细节并提高代码的安全性。访问修饰符可以控制类、方法和属性的访问权限。抽象类和接口则可以实现抽象的特性,提供通用的方法定义。这些概念和技术在面向对象编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5. 组合与关联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组合和关联是两种常见的关联关系。
### 5.1 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是指一个类与另一个类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关系。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属性、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来表达。
### 5.2 组合与聚合的概念
组合和聚合都是表示两个类之间的关联关系,但它们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组合关系是指一个类(整体)包含另一个类(部分),并且两者的生命周期有依赖关系,如电脑和CPU的关系,电脑销毁时,CPU也会随之销毁。在代码中,可以通过在类的成员变量中添加另一个类的实例来表示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指一个类(整体)包含另一个类(部分),但两者的生命周期相互独立,如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可以存在于学校之外。在代码中,可以通过在类的成员变量中添加另一个类的实例来表示聚合关系,但是聚合关系中的部分对象可以独立存在。
### 5.3 关联关系的建立与使用
在Java中,可以通过对象的引用来建立关联关系。关联关系可以通过构造方法、setter方法或方法参数来传递。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组合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java
// CPU类
public class CPU {
private String brand;
public CPU(String brand) {
this.brand = brand;
}
public String getBrand() {
return brand;
}
}
// Computer类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CPU cpu;
public Computer(CPU cpu) {
this.cpu = cpu;
}
public void printCPUInfo() {
System.out.println("Computer's CPU brand: " + cpu.getBrand());
}
}
//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PU cpu = new CPU("Intel");
Computer computer = new Computer(cpu);
computer.printCPUInfo();
}
}
```
在上述代码中,CPU类表示一个CPU对象,Computer类表示一个电脑对象。组合关系通过将CPU对象作为Computer类的成员变量来实现。在测试代码中,创建一个CPU对象和一个Computer对象,并通过Computer对象的方法打印出CPU的品牌信息。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组合关系的建立和使用。同样的,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来建立和使用聚合关系。
总结:
- 组合关系是指一个类包含另一个类,并且两者的生命周期有依赖关系;聚合关系是指一个类包含另一个类,但两者的生命周期相互独立。
- 关联关系可以通过对象的引用来建立,可以使用构造方法、setter方法或方法参数来传递。
- 在代码中,可以通过在类的成员变量中添加另一个类的实例来表示关联关系的建立。
# 6. 设计原则与模式
### 6.1 SOLID原则
SOLID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组原则,它们指导了良好的软件设计和架构。这些原则是:
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OCP):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意味着在不修改已有代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新的代码来扩展功能。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子类应该能够替换其父类在任何场景下,而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不应该强迫客户端依赖于它们不使用的接口。此原则鼓励使用小的、专指的接口,而不是使用大而全的接口。
5.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而是应该依赖于抽象。这个原则将依赖关系从具体的实现中解耦。
### 6.2 常用设计模式介绍
设计模式是在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设计模式:
#### 6.2.1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它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java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私有化构造方法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
**代码说明**:上述代码中,私有化构造方法使得外部无法直接实例化对象,通过静态方法 `getInstance()` 返回唯一的实例。
#### 6.2.2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通过工厂类来创建对象,而不是在客户端代码中直接实例化。
```java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void draw();
}
public class Rectang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Drawing a rectangle.");
}
}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Drawing a circle.");
}
}
public class ShapeFactory {
public Shape getShape(String shapeType) {
if (shapeType.equalsIgnoreCase("rectangle")) {
return new Rectangle();
} else if (shapeType.equalsIgnoreCase("circle")) {
return new Circle();
}
return null;
}
}
```
**代码说明**:上述代码中,`ShapeFactory` 提供了一个 `getShape()` 方法,根据传入的参数来创建对应的图形对象。
#### 6.2.3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java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
public class EmailSubscrib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EmailSubscrib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received an email: " + message);
}
}
public class NewsPublisher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public void publishNews(String news) {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news);
}
}
}
```
**代码说明**:上述代码中,`NewsPublisher` 是被观察者,`EmailSubscriber` 是观察者,`publishNews()` 方法用于发布新闻,观察者将收到通知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 6.2.4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它将对象的构建过程和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java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String brand;
private String color;
private int price;
private Car(Builder builder) {
this.brand = builder.brand;
this.color = builder.color;
this.price = builder.price;
}
public static class Builder {
private String brand;
private String color;
private int price;
public Builder setBrand(String brand) {
this.brand = brand;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Color(String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return this;
}
public Builder setPrice(int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return this;
}
public Car build() {
return new Car(this);
}
}
}
```
**代码说明**:上述代码中,使用静态内部类 `Builder` 来构建 `Car` 对象,通过链式调用设置属性值,最后调用 `build()` 方法返回构建好的对象。
#### 6.2.5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接口能够一起工作。
```java
public interface MediaPlayer {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
public interface AdvancedMediaPlayer {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
public class VlcPlayer implements AdvancedMediaPlay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Vlc file: " + file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
// Do nothing
}
}
public class Mp4Player implements AdvancedMediaPlay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Vlc(String fileName) {
// Do noth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Mp4(String fileName) {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Mp4 file: " + fileName);
}
}
public class MediaAdapter implements MediaPlayer {
private AdvancedMediaPlayer advancedMediaPlayer;
public MediaAdapter(String audioType) {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
advancedMediaPlayer = new VlcPlayer();
} 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
advancedMediaPlayer = new Mp4Player();
}
}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
advancedMediaPlayer.playVlc(fileName);
} 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
advancedMediaPlayer.playMp4(fileName);
}
}
}
public class AudioPlayer implements MediaPlayer {
private MediaAdapter mediaAdapter;
@Override
public void play(String audioType, String fileName) {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3")) {
System.out.println("Playing Mp3 file: " + fileName);
} else if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vlc") || audioType.equalsIgnoreCase("mp4")) {
mediaAdapter = new MediaAdapter(audioType);
mediaAdapter.play(audioType, fileName);
} else {
System.out.println("Invalid media type: " + audioType);
}
}
}
```
**代码说明**:上述代码中,`MediaPlayer` 是一个接口,`AudioPlayer` 是实现该接口的具体类。`AdvancedMediaPlayer` 是另一个接口,`VlcPlayer` 和 `Mp4Player` 是实现该接口的具体类。`MediaAdapter` 是适配器类,用于将 `VlcPlayer` 和 `Mp4Player` 适配成 `MediaPlayer`。`AudioPlayer` 在播放 `mp3` 文件时直接执行,而在播放 `vlc` 和 `mp4` 文件时,则使用 `MediaAdapter` 适配后再播放。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设计模式的介绍,它们在软件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设计模式的使用可以提供可重用、可测试、可扩展的代码结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