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设备配置空间终极指南:TeleScan PE+MindShare Arbor的全面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1-04 01:34:41 阅读量: 12 订阅数: 6
![PCIE设备配置空间终极指南:TeleScan PE+MindShare Arbor的全面解析](https://images.squarespace-cdn.com/content/v1/651703f996c79302b359603a/fa354428-af4e-4de0-abbe-655db555a1b9/telescan-logo-color.png?format=1500w)
#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PCIE设备配置空间的结构、功能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和分析。首先,概述了PCIE配置空间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在PCIE总线技术中的角色和重要性,设备注册识别机制,以及配置空间的访问方法。接下来,深入解析了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这两种工具在PCIE配置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和操作。本文还分析了配置空间的配置读写操作、扩展功能和故障诊断技术,并探讨了配置空间的最佳实践、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以及未来技术发展方向。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本文旨在为PCIE技术工程师提供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配置空间管理和优化的有效方法。
# 关键字
PCIE配置空间;总线技术标准;设备注册;故障诊断;工具应用;技术发展
参考资源链接:[PCIE设备调试新工具:TeleScan PE与MindShare Arbor合集](https://wenku.csdn.net/doc/2cc4345un1?spm=1055.2635.3001.10343)
# 1. PCIE设备配置空间概述
## 1.1 PCIE设备配置空间简介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PCI Express(PCIE)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标准接口,它不仅负责高速数据传输,还提供了设备发现、配置和管理的功能。其中,PCIE设备配置空间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组件。配置空间是一个包含设备特定信息和控制参数的内存区域,使得操作系统能够通过一系列预定义的寄存器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理解PCIE配置空间对于系统开发者和硬件诊断人员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初始化、资源分配以及性能优化。
## 1.2 配置空间的结构和用途
PCIE配置空间通常为256字节长,分为多个功能块,每个功能块中包含不同的配置寄存器。这些寄存器被用来存储设备的类型、功能、状态以及各种能力。例如,其中包含的设备ID和供应商ID允许系统区分不同的硬件。通过读取或写入这些寄存器,可以完成诸如设备启动、资源分配、中断配置等任务。这些任务是保证硬件设备正常工作和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 2. PCIE配置空间的理论基础
## 2.1 PCIE总线技术标准
### 2.1.1 PCIE的层次结构和协议栈
PCI Express(PCIE)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理解PCIE配置空间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掌握PCIE的基本层次结构和协议栈模型。
层次结构是PCIE架构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层次:
- 物理层(PHY):负责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确保数据能够在PCIE链路中高速可靠地传输。
- 数据链路层(DLL):管理数据包的传输,并提供链路级的错误检测和纠正功能。
- 事务层(TL):处理事务协议的实现,包括配置事务、内存读写事务和I/O事务等。
协议栈模型是PCIE架构中的抽象概念,它定义了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方式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在PCIE中,协议栈模型主要负责以下几点:
- 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包括头部信息和数据内容。
- 规定了数据包如何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封装和解封装。
- 确保数据传输的顺序性和一致性,以及错误的检测和恢复机制。
对于配置空间而言,它主要位于事务层,与内存空间、I/O空间一样,是PCIE设备地址空间的一部分。配置空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用于设备初始化和运行时的配置信息,它允许系统软件发现、配置和管理连接在PCIE总线上的设备。
### 2.1.2 PCIE配置空间的作用与结构
PCIE配置空间为系统软件提供了对连接在PCIE总线上的设备进行管理的手段。每个PCIE设备都有一个固定的配置空间,包含了设备的详细信息和用于配置设备的寄存器。系统软件可以读取这些寄存器来获取设备信息或者写入特定的值来配置设备的工作状态。
配置空间的结构是标准化的,它包括以下部分:
- 设备标识寄存器:包含设备和供应商ID,用于唯一识别设备。
- 命令寄存器:用于控制设备的基本行为,比如内存和I/O空间的访问权限。
- 状态寄存器:包含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错误标志和中断状态。
- 多个扩展功能的控制寄存器:用于启用或配置高级功能,如电源管理、中断管理和设备特定的特性。
系统初始化时,操作系统或BIOS通过配置空间来发现和初始化系统中的所有PCIE设备。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会读取设备的类别和供应商信息,以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设置内存空间和I/O空间映射,以及配置其他设备特定的参数。
## 2.2 PCIE设备注册与识别
### 2.2.1 设备与供应商ID的识别机制
在PCIE架构中,设备和供应商ID是识别不同硬件设备的关键信息。每个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都包含一个设备ID(Device ID)和供应商ID(Vendor ID),这两个ID共同构成了设备的唯一标识。
供应商ID由PCI-SIG(PCI特殊利益集团)分配,确保全球范围内ID的唯一性,防止不同的硬件制造商之间发生ID冲突。设备ID则由供应商自行分配给其生产的每个设备,用于进一步区分同一供应商的不同产品。
设备和供应商ID不仅用于设备的注册,还在驱动程序加载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当操作系统需要为一个特定的PCIE设备安装驱动程序时,它会首先读取该设备的供应商ID和设备ID,然后根据这些ID去查找与之匹配的驱动程序。在许多操作系统中,如Windows和Linux,都内置了一个包含常见硬件设备ID和驱动程序匹配信息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确保了设备能够正确被识别并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
### 2.2.2 设备类代码和子系统供应商信息
除了设备和供应商ID,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中还包含了设备类代码和子系统供应商信息,它们为系统提供了更详尽的设备分类和识别信息。
设备类代码定义了设备属于哪一个设备类别,例如显示适配器、网络控制器、存储控制器等。不同的设备类代码对应着不同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支持,是操作系统进行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
子系统供应商信息则提供了设备子系统的供应商ID,这对于那些包含多个独立功能块的复合设备特别有用。例如,一个复合设备可能由主板和网络控制器组成,网络控制器部分的供应商ID和设备ID可能与主板部分的不同。操作系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加载特定子系统所需的驱动程序。
这些信息的组合,允许系统软件对整个系统中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识别和管理,是实现硬件自动识别和即插即用功能的基础。
## 2.3 PCIE配置空间访问方法
### 2.3.1 配置空间的直接访问机制
PCIE配置空间的直接访问是指通过编程方式直接读写配置空间中的寄存器,从而配置或查询设备的状态。在x86架构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通过特定的输入/输出指令进行这种访问。
在Linux内核中,I/O指令通过`inb`, `outb`, `inw`, `outw`, `inl`, `outl`等函数实现,而配置空间的访问则使用`pci_read_config_byte`, `pci_read_config_word`, `pci_read_config_dword`, `pci_write_config_byte`, `pci_write_config_word`, `pci_write_config_dword`等函数。
例如,以下是一个在Linux内核模块中读取特定设备配置空间中字节的代码段:
```c
#include <linux/pci.h>
unsigned char pci_config_read_byte(struct pci_dev *dev, int where)
{
unsigned char value = 0;
pci_read_config_byte(dev, where, &value);
return value;
}
// 在模块初始化函数中
struct pci_dev *device;
unsigned char device_id = pci_config_read_byte(device, PCI_DEVICE_ID);
```
这段代码首先包含了`pci.h`头文件,然后定义了一个函数`pci_config_read_byte`用于从设备的配置空间读取一个字节的数据。在模块初始化函数中,通过调用这个函数并传递相应的设备指针和要读取的地址,可以获取到设备的ID信息。
### 2.3.2 配置空间的间接访问机制
配置空间的间接访问机制是一种更为通用的方法,它使用特定的I/O端口和内存映射的方式来访问配置空间。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具有统一的布局,系统软件通过构造特定的访问命令来读取或写入配置空间。
在x86架构中,可以通过I/O端口0xCF8和0xCFC来实现间接访问。当对端口0xCF8写入特定的值后,0xCFC端口可以读写配置空间中的数据。这种间接访问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系统中,因为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硬件驱动程序。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用户空间使用这种方法:
```c
#define CONFIG_ADDRESS 0xCF8
#define CONFIG_DATA 0xCFC
void outl(unsigned int value, unsigned int port)
{
asm volatile("outl %0, %1" : : "a"(value), "Nd"(port));
}
unsigned int inl(unsigned int port)
{
unsigned int ret;
asm volatile("inl %1, %0" : "=a"(ret) : "Nd"(port));
return ret;
}
unsigned char read_config_byte(int bus, int device, int function, int offset)
{
unsigned int address = (1 << 31) | (bus << 16) | (device << 11) | (function << 8) | (offset & 0xFC) | ((offset & 0x3) << 16);
outl(address, CONFIG_ADDRESS);
return inl(CONFIG_DATA);
}
```
在这段代码中,`outl`和`inl`函数用于向指定的I/O端口写入和读取32位值。`read_config_byte`函数构造了一个配置空间地址,并通过写入CF8端口和读取CFC端口来获取指定偏移地址处的字节数据。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访问任何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
通过这些机制,系统软件能够灵活地访问和管理PCIE设备,这对于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来说至关重要,它们需要根据设备的配置信息来进行正确的初始化和运行时管理。
# 3. TeleScan PE+MindShare Arbor工具解析
## 3.1 TeleScan PE工具详解
### 3.1.1 TeleScan PE的基本功能与界面
TeleScan PE是一款专业的PCIE设备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来扫描、解析和诊断PCIE设备配置空间。它采用直观的用户界面设计,方便IT工程师快速上手和使用。
TeleScan PE工具的主要界面包括了设备树、配置空间视图、搜索栏、以及日志和输出区域。设备树用于展示当前系统中检测到的PCIE设备及其层次结构,用户可以在此区域内选择特定设备进行进一步操作。
配置空间视图是工具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允许用户查看和编辑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进行读写操作。搜索栏可以利用设备ID、供应商ID等信息来快速定位特定设备。日志区域记录了工具的操作历史和错误信息,而输出区域则用于展示选定设备的详细信息和配置数据。
### 3.1.2 TeleScan PE在PCIE配置空间的应用
TeleScan PE在PCIE配置空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设备识别与信息查看**:TeleScan PE可以识别连接到系统的PCIE设备,并提供设备的详细信息,如供应商ID、设备ID、类代码、子系统供应商ID等。
- **配置空间读写操作**:TeleScan PE允许用户读取和修改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这对于调试和优化硬件配置非常有用。
- **日志记录与故障诊断**:该工具记录每次操作的日志,并在发生错误时提供详尽的诊断信息,极大地简化了问题的定位和修复流程。
- **配置空间的可视化编辑**:TeleScan PE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来编辑配置空间,避免了直接面对二进制数据的复杂性。
## 3.2 MindShare Arbor工具详解
### 3.2.1 MindShare Arbor的界面与工具集
MindShare Arbor是一款高级的PCIE设备分析和诊断工具,它集成了多种诊断和分析功能,可以深入到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进行细致的工作。
MindShare Arbor的界面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工具栏、设备列表和详细信息区域。工具栏包含了一系列的快捷操作,包括扫描PCIE总线、编辑配置空间、查看设备信息、保存配置等。
设备列表用于展示当前系统中的所有PCIE设备,用户可以点击任何设备来查看其详细信息。详细信息区域则提供了丰富的配置选项和数据分析工具,让用户能够进行深入的配置空间操作和故障诊断。
### 3.2.2 MindShare Arbor在PCIE配置空间的应用
MindShare Arbor在PCIE配置空间的应用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 **高级配置空间分析**:通过其强大的分析功能,MindShare Arbor可以对配置空间中的每个字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字段的描述和可能的配置选项。
- **故障排除和诊断**:MindShare Arbor集成了强大的诊断工具,可以自动检测和报告配置空间中的潜在问题。
- **配置脚本的自动化执行**:MindShare Arbor支持通过脚本自动执行一系列的配置任务,从而加速配置和故障排除的过程。
- **数据捕获与记录**:MindShare Arbor可以记录所有对配置空间进行的更改,并提供历史数据对比功能,这对于持续监控和优化配置非常有帮助。
## 3.3 工具组合在PCIE配置空间的实践操作
### 3.3.1 联合使用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
在处理复杂的PCIE配置空间问题时,联合使用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可以发挥两种工具的优势,实现互补。TeleScan PE提供了快速直观的操作界面和设备信息,而MindShare Arbor则提供了深层次的配置空间分析和诊断功能。
例如,在进行新硬件设备的配置时,可以先用TeleScan PE进行设备的快速识别和基本配置,然后切换到MindShare Arbor进行更细致的配置和优化。这样可以确保配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 3.3.2 实践中的配置空间数据捕获与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配置空间数据的捕获和分析对于硬件的调试和优化至关重要。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都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使用TeleScan PE可以方便地捕获配置空间的数据,并且可以快速地对特定字段进行修改。而MindShare Arbor则能提供更加详尽的数据分析,包括字段的解读、潜在的配置问题检测,以及数据的对比分析。
两种工具结合使用,可以实现从数据的捕获、修改、到分析验证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在以下的示例中,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进行配置空间的修改,并展示配置前后数据的变化,以此来分析配置的效果。
(此处应有一个代码块展示如何使用TeleScan PE进行配置空间的读取操作,但由于这是一个文本生成的环境,不支持代码执行。)
```plaintext
# TeleScan PE的配置读取示例代码块(伪代码)
# 以下是一个示例伪代码,用于展示TeleScan PE进行配置读取操作的流程。
# 连接到PCIE设备
device = connectPCIeDevice(0x15B3, 0x1002)
# 读取配置空间的第一行数据
config_space = device.readConfigurationSpace(0x0, 16)
# 打印读取到的配置数据
print(config_space)
# 解析并展示配置空间的具体字段
for field in config_space.fields:
print(field.name, field.value, field.description)
```
通过上述代码块的执行,用户可以获取到指定设备的配置空间信息,并且解析出各个字段的名称、值以及描述信息。这样的操作对于理解设备配置和进行故障排查是非常有帮助的。
# 4. 深入分析PCIE配置空间实例
## 4.1 配置空间的配置读写操作
### 配置空间的读取流程与注意事项
当开发者想要从PCIE设备的配置空间读取数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读取流程。这个过程通常通过特定的配置读取指令完成,例如,在x86架构中使用`in`指令来从I/O端口读取数据。为了读取配置空间,首先需要确定要访问的具体设备和其配置空间的偏移地址。
读取配置空间时,开发者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访问类型选择**: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方式的区别在于访问速度和地址位宽。直接访问通常更快,但可能受限于总线架构;间接访问则更加灵活,但速度稍慢。
2. **访问权限验证**:操作系统可能会限制对特定设备配置空间的访问,因此读取操作前需要确保程序具有足够的权限。
3. **错误处理**:读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硬件或软件错误,应当实现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
4. **数据一致性**:确保读取的数据是准确的,这可能需要考虑缓存一致性问题。
下面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配置读取示例,假设我们使用的是x86架构,并通过汇编语言读取配置空间:
```assembly
mov dx, 0CF8h ; 配置空间的地址端口
mov al, 01h ; 选择要读取的设备和功能
out dx, al ; 发送设备选择指令
inc dx ; 切换到数据端口
in al, dx ; 从配置空间读取数据
; al 寄存器现在包含了从配置空间读取的数据
```
### 4.1.2 配置空间的写入流程与注意事项
配置空间的写入操作也遵循特定的流程,与读取类似,但这次是使用`out`指令向设备配置空间写入数据。写入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访问类型、权限验证、错误处理和数据一致性等问题。
写入配置空间的注意事项:
1. **原子性操作**:确保写入操作是原子性的,特别是在多核或多线程环境中,以避免竞态条件。
2. **对齐问题**:数据应该按照CPU架构的对齐要求进行写入。
3. **写入权限验证**:与读取类似,写入操作也需要相应的权限。
4. **写入影响**:有些配置空间写入会触发设备的特殊行为,如重新初始化或重启,开发者需要了解并妥善处理这些影响。
以下是一个写入配置空间的示例:
```assembly
mov dx, 0CF8h ; 同样设置配置空间的地址端口
mov al, 01h ; 设备选择
out dx, al ; 发送选择到设备
inc dx ; 转到数据端口
mov al, 0FFh ; 要写入的配置数据
out dx, al ; 将数据写入配置空间
```
## 4.2 配置空间中的扩展功能
### 4.2.1 电源管理与性能优化配置
配置空间中的电源管理功能允许操作系统或固件管理设备的电源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通常涉及到ACPI(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或PM(电源管理)寄存器。配置空间中的性能优化配置则可能包括调整设备的工作频率或电压等,以提高性能或降低功耗。
在实现电源管理或性能优化时,开发者需要:
1. **电源状态理解**:了解设备支持的所有电源状态(D0, D1, D2, D3等),并正确设置。
2. **性能参数调整**:根据需求,合理调整性能相关参数,注意避免过热等问题。
3. **操作系统的支持**: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提供了电源管理功能,开发者需要确保其与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策略兼容。
### 4.2.2 多功能设备与虚拟化配置示例
随着PCIE总线的发展,支持多功能设备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设备可能包括网卡、存储控制器、显卡等多种功能。同时,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设备可以被虚拟化,多个虚拟机共享同一个物理设备。
虚拟化配置和多功能设备的配置空间配置需要:
1. **设备资源共享**:正确配置多功能设备的资源分配,如内存地址、I/O端口等。
2. **虚拟机支持**:确保设备能够被虚拟机管理程序(如VMware或Hyper-V)正确识别和配置。
3. **安全与隔离**:为每个虚拟机提供适当的隔离和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 4.3 配置空间故障诊断与排除
### 4.3.1 常见配置错误与诊断方法
开发者在配置PCIE设备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一些常见的错误包括配置空间访问错误、设备无法识别、资源分配冲突等。
为了诊断这些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日志分析**:检查操作系统的日志文件,寻找可能的错误提示或异常信息。
2. **调试工具**:使用PCIE分析工具(如前面提到的TeleScan PE和MindShare Arbor工具)来捕获和分析配置空间的操作。
3. **硬件诊断**:使用硬件诊断工具或程序检查硬件连接和设备状态。
4. **系统配置复核**:复查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设置以及BIOS配置,确认是否有配置不当的地方。
### 4.3.2 配置空间故障的修复步骤
一旦诊断出配置空间的故障,开发者需要根据故障的性质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这里是一些基本的修复步骤:
1. **更新固件或驱动程序**:对于某些类型的故障,更新设备固件或驱动程序可能会解决问题。
2. **重新配置资源**:如果资源分配冲突,需要重新配置设备的资源,确保无重叠或冲突。
3. **硬件复位**:对于某些设备,进行硬件复位可能会恢复其正常工作状态。
4. **联系厂商支持**:如果上述步骤都无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联系设备制造商或技术支持以获得进一步的帮助。
以下是使用PCIE配置空间修复流程的示例:
```mermaid
graph TD
A[开始诊断] --> B[检查系统日志]
B --> C[使用配置空间分析工具]
C --> D[硬件诊断]
D -->|识别问题| E[修复步骤]
D -->|未识别问题| F[复查系统配置]
E --> G[应用修复]
F --> H[更新固件/驱动]
G --> I[验证修复]
H --> I
I -->|修复成功| J[完成修复]
I -->|修复失败| K[联系厂商支持]
J --> L[结束]
K --> L
```
以上是针对PCIE配置空间读写操作、扩展功能配置、故障诊断与修复的深入分析。对于每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和示例代码,将在后续的小节中逐一展开。
# 5. PCIE配置空间的最佳实践与进阶技巧
## 5.1 配置空间安全性与合规性
### 5.1.1 安全特性的实现与配置
在当今网络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PCIE配置空间的安全性配置不可或缺。在硬件层面,安全特性如端点加密、安全启动、访问控制列表(ACL)等,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配置这些安全特性时,通常需要借助厂商提供的固件更新或者特定的配置命令。
例如,在Linux环境中,可以通过修改设备的`/sys`文件系统中的相关文件来配置安全特性:
```bash
echo "1" > /sys/bus/pci/devices/0000:01:00.0/security_level
```
这条命令将设备0000:01:00.0的安全级别设置为启用。这只是配置过程的一个简单示例,实际上每个硬件平台的安全配置都有其特定的流程和要求。
### 5.1.2 合规性检查的流程与工具
合规性检查是对硬件设备是否遵循相应PCIE标准的验证过程。通过合规性测试,可以确保设备在各种系统中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检查流程通常包括硬件测试、固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验证。
工具如PCI-SIG提供的Compliance Workshop Kit提供了测试软件,能够按照PCI-SIG的标准执行一系列的合规性测试。例如:
```bash
./pcie_compliance_testkit.sh --test-case=TC1
```
该命令启动了名为TC1的合规性测试案例,检查设备的一致性。
## 5.2 高级配置空间功能扩展
### 5.2.1 扩展配置空间的定义与管理
随着硬件功能的日益复杂,标准的配置空间往往不能满足设备的配置需求,因此扩展配置空间(Extended Configuration Space)的概念被提出。扩展配置空间允许设备厂商定义额外的配置空间区域,以支持如高级电源管理、热插拔支持等特定功能。
通过工具进行扩展配置空间的管理:
```bash
lspci -vvv 00:01.0
```
这个命令通过`lspci`工具显示指定设备的详细配置空间信息,包括扩展配置空间。
### 5.2.2 利用扩展配置空间实现特殊功能
扩展配置空间可以用于实现各种特殊功能,例如:
- 使用扩展配置空间中的寄存器来支持硬件加速或特殊计算任务。
- 通过扩展的电源管理寄存器实现更细致的能耗控制。
- 利用扩展的虚拟化支持寄存器,优化虚拟机中的I/O性能。
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深入了解硬件规格,并且需要编写或修改固件代码来操作这些扩展配置空间的寄存器。
## 5.3 PCIE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 5.3.1 新一代PCIE标准的发展趋势
PCIE技术正在不断进化。当前,PCIE 4.0 已经得到广泛应用,PCIE 5.0和6.0标准也在积极研发中,旨在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这些新一代标准不仅将提升传统计算平台的性能,还将为数据中心和高速网络等应用场景带来革新。
在技术演进中,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点趋势:
-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改进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
- 增强的电源管理能力
- 对新应用的优化,如AI、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等
### 5.3.2 PCIE在新兴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PCIE技术不仅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领域保持领导地位,也在新兴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数据中心领域,PCIE已成为连接CPU与各种加速器(如GPU、FPGA、网络加速器)的关键技术。随着5G、边缘计算、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PCIE将助力实现更高效率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为这些领域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PCIE的灵活性、带宽和兼容性使其成为各种新技术连接和扩展的理想选择。企业不断通过PCIE技术的创新,推动着整个信息产业的进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