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学习范式:聚类与降维
发布时间: 2024-01-26 20:56:05 阅读量: 36 订阅数: 42
# 1. 引言
## 1.1 无监督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无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与监督学习相对应。在无监督学习中,我们并不需要预先提供带标签的训练数据,而是通过对数据的自动学习和发现,来揭示数据中的隐藏模式、结构和关联。无监督学习在现实世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聚类、降维、异常检测等。通过无监督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 1.2 聚类和降维在无监督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无监督学习中,聚类和降维是两个核心的任务和方法。
聚类是一种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划分成具有相似特征的多个组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其目标是在组内的对象相似度高,而组间的对象相似度低。聚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内在分布和簇结构,从而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理解。
降维是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保留数据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减少特征的维度。降维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数据的复杂度,提高建模和计算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数据的潜在结构和关联。
因此,聚类和降维在无监督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智能决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聚类算法和降维算法的原理、应用及优化方法。
# 2. 聚类算法
### 2.1 原理和常用的聚类算法介绍
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群组。聚类的目标是通过最大化组内的相似性和最小化组间的差异来实现样本的相似性或紧密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
-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测量的聚类算法。它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每个簇由与给定簇中心最接近的样本组成。该算法迭代地更新簇中心,直到达到收敛的条件。
- 层次聚类算法: 层次聚类算法通过构建层级结构来组织数据。它可以分为聚合聚类和分裂聚类两种类型。聚合聚类从每个样本作为一个簇开始,逐渐合并相似的簇,直到达到指定的簇数。分裂聚类从一个大的簇开始,逐渐将其分割为更小的簇,直到达到指定的簇数。
- 密度聚类算法: 密度聚类算法根据在样本空间中的密度分布来进行聚类。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它通过寻找高密度区域,将簇定义为连接在一起的高密度样本,并将低密度样本作为异常点。
### 2.2 K-means算法详解
K-mean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它基于样本之间的距离度量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下面是K-means算法的详细步骤:
1.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初始簇中心。
2. 分配簇:计算每个样本与各个簇中心的距离,并将样本分配到与之最近的簇中。
3. 更新簇中心:对每个簇,计算该簇中所有样本的均值,并将均值作为新的簇中心。
4. 迭代: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达到收敛的条件(簇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5. 输出结果:返回最终的簇划分和簇中心。
以下是基于Python编写的K-means算法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kmeans(X, K, max_iter):
# 初始化簇中心
centers = X[np.random.choice(len(X), K, replace=False)]
for _ in range(max_iter):
# 分配簇
labels = np.argmin(np.linalg.norm(X[:, np.newaxis] - centers, axis=-1), axis=-1)
# 更新簇中心
new_centers = np.array([X[labels == k].mean(axis=0) for k in range(K)])
# 判断是否收敛
if np.all(centers == new_centers):
break
centers = new_centers
return labels, centers
# 示例数据集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K = 2
max_iter = 100
# 运行K-means算法
labels, centers = kmeans(X, K, max_iter)
# 打印结果
print("样本的簇划分:")
print(labels)
print("簇中心:")
print(centers)
```
运行结果如下:
```
样本的簇划分:
[1 1 1 0 0 0]
簇中心:
[[4. 2. ]
[1. 2. ]]
```
代码解释: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kmeans`函数,该函数接收输入数据`X`、簇数`K`和最大迭代次数`max_iter`作为参数。然后,我们初始化簇中心`centers`为随机选择的`K`个样本。
在每次迭代中,我们根据样本与簇中心的距离将每个样本分配到最近的簇中。然后,我们计算每个簇中所有样本的均值,作为新的簇中心。如果新的簇中心与旧的簇中心相等,则算法收敛,否则继续迭代。
最后,将最终的簇划分`labels`和簇中心`centers`作为输出。
通过运行示例代码,我们可以得到样本的簇划分和簇中心的结果。在本例中,我们的数据集包含6个样本,将其划分为2个簇。输出结果显示第1个簇包含索引为3、4和5的样本,第2个簇包含索引为0、1和2的样本。两个簇的中心分别为`(4, 2)`和`(1,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