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LS-DYNA:内聚力单元高级技巧】:从基础到精通模拟
发布时间: 2024-12-04 12:25:43 阅读量: 18 订阅数: 25
在LS-DYNA中建立内聚力单元-共节点法
![LS-DYNA](https://simutechgroup.com/wp-content/uploads/2022/10/New-Ansys-LS-Dyna-Explicit-Dynamics-Consulting-Bird-Strike-Simulation-Banner-3.jpg)
参考资源链接:[LS-DYNA中建立内聚力单元:共节点法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2yt3op9att?spm=1055.2635.3001.10343)
# 1. LS-DYNA内聚力单元简介
## 1.1 内聚力单元的定义和作用
内聚力单元是用于模拟材料断裂和损伤过程的数值计算单元,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在LS-DYNA这一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内聚力单元为解决复杂材料失效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们能够模拟材料在受到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外部力时的微裂纹形成和扩展,乃至最终的断裂过程。
## 1.2 内聚力单元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的对比
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连续体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但在模拟材料的断裂和失效时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内聚力单元通过定义一个虚拟界面来表示材料的潜在裂纹,并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触发裂纹的扩展,从而能够更精确地模拟材料的断裂行为。
## 1.3 内聚力单元在LS-DYNA中的实现
LS-DYNA通过特定的单元类型和材料模型,实现了内聚力单元的模拟。使用时,工程师需要定义与内聚力单元相关的参数,如界面刚度、内聚力强度和断裂能等,以便模拟具体材料的行为。内聚力单元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进行复杂断裂问题分析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 关键参数说明
- **界面刚度**:决定了材料界面抵抗开裂的能力。
- **内聚力强度**:材料界面在拉伸和剪切作用下开始断裂的应力阈值。
- **断裂能**:材料在断裂过程中吸收的能量总量,与裂纹扩展的难易程度相关。
通过这些参数的设置,内聚力单元能够在有限元模拟中准确地再现材料在外部力作用下的断裂过程。
# 2. 内聚力单元的理论基础
### 2.1 内聚力模型的数学基础
#### 2.1.1 内聚力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内聚力理论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用于描述材料内部粘结力和断裂行为的一套理论体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材料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关键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内部力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预测和解释材料的行为。
内聚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材料到复合材料,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阶段。早期的内聚力理论主要用于分析简单的均匀材料,例如金属和玻璃等。随着对复合材料和先进工程材料研究的深入,内聚力模型也开始融入复杂的材料行为,如各向异性、非线性应变、损伤演化等。
#### 2.1.2 内聚力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
内聚力模型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
1. 材料在未达到内聚力破坏之前是连续的。
2. 内聚力的失效是由材料内部的微裂纹发展成宏观裂纹引起的。
3. 材料的强度和断裂行为可以通过内聚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内聚力模型通常基于能量原理,将材料的破坏看作是能量耗散的过程。在宏观层面上,这涉及到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在微观层面,内聚力模型试图通过定义界面处的应力-位移关系来捕捉材料的行为。
数学表达式通常包括如下形式:
```math
\sigma(\delta) = \begin{cases}
f(\delta) & \text{for } \delta \leq \delta_0 \\
0 & \text{for } \delta > \delta_0
\end{cases}
```
这里,σ(δ) 表示界面应力,δ表示界面处的相对位移,而δ0是最大相对位移,即界面完全失效的临界值。f(δ) 是关于相对位移的函数,描述了应力随位移增加而变化的规律,直至达到峰值强度后应力降为零,代表材料完全断裂。
### 2.2 材料失效的物理过程
#### 2.2.1 微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机制
在材料科学中,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是导致材料失效的前兆。微裂纹的起始通常与材料的微观缺陷或应力集中有关。当材料受到载荷作用时,这些微观缺陷会开始扩展,形成裂纹。
裂纹的扩展机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韧性裂纹扩展和脆性裂纹扩展。韧性裂纹扩展过程涉及塑性变形,而脆性裂纹扩展则更快速,没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内聚力模型主要关注的是韧性裂纹扩展,其中裂纹尖端的塑性区会影响裂纹扩展速率。
#### 2.2.2 材料软化与完全断裂过程
材料软化是指材料在达到某一应力水平后,由于内部微裂纹的累积,其承载能力开始下降的现象。软化现象是内聚力模型分析中的关键因素,其描述了材料从损伤累积到最终断裂的过渡阶段。
在软化阶段,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开始下降,表明材料强度的降低。当应力降至零时,代表材料完全断裂,即内聚力失效。这一过程可以用内聚力模型中的损伤演化参数来描述,通常是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的。
### 2.3 界面模型的类型与选择
#### 2.3.1 界面模型的分类
界面模型是模拟材料界面行为的工具,根据其模拟的物理现象,可以分为几类:
1. **双线性模型**:最简单的界面模型,应力与位移关系呈双线性。
2. **指数模型**:应力与位移关系采用指数形式,更贴近实际材料行为。
3. **塑性模型**: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变形。
4. **损伤模型**:考虑了材料损伤累积效应。
选择合适的界面模型对于准确预测材料的行为至关重要。模型的选择需要基于材料类型、加载条件和预期的失效模式。
#### 2.3.2 选择合适内聚力单元的标准
选择内聚力单元时应考虑以下标准:
- **材料特性**:材料的类型和预期的断裂模式会影响模型的选择。
- **实验数据**:可用的实验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模型参数。
- **计算效率**: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需要考虑模型的计算效率。
- **软件兼容性**:选择与模拟软件兼容性好的模型,以便正确实现模拟。
最终,选择的模型应该能够以最小的计算成本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并对实验数据有足够的响应性。在实际操作中,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在精度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3. 内聚力单元的LS-DYNA实现
内聚力单元的LS-DYNA实现是将理论模型具体应用于有限元分析中的过程。本章将详细介绍内聚力单元在LS-DYNA软件中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单元类型、参数设置、材料模型集成以及断裂准则和损伤演化机制。
## 3.1 单元类型与参数设置
在LS-DYNA中实现内聚力单元,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内聚力单元,并设置合适的参数,以确保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3.1.1 常用内聚力单元类型简介
LS-DYNA提供了多种内聚力单元来模拟材料界面的失效行为。常见的内聚力单元包括:
- **SOLID164**: 三维实体单元,用于一般结构的内聚力模拟。
- **SHELL163**: 壳单元,适用于分析二维结构和薄壳结构的界面失效。
- **BEAM161**: 梁单元,用于模拟线性结构的内聚力行为。
每种单元类型都适用于不同的模拟需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是关键步骤。
### 3.1.2 参数的定义及其对模拟的影响
内聚力单元的参数设置对模拟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参数主要包括:
- **界面厚度**:界面的厚度会影响内聚力单元的刚度和强度。
- **内聚强度**:表征界面分离时所需的应力。
- **失效位移**:定义材料在失效前所能承受的最大位移。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控制材料失效行为的模拟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参数的调整通常需要结合实验数据或先验知识。
## 3.2 材料模型与子程序接口
内聚力单元的材料模型需要与LS-DYNA的标准材料模型集成或通过子程序接口自定义,以适应复杂的材料失效行为。
### 3.2.1 标准材料模型的集成方法
LS-DYNA提供了多种标准的材料模型,可以与内聚力单元结合使用。例如:
- **MAT_13**: 适用于模拟泡沫材料的失效。
- **MAT_024**: 专为拉伸破坏设计的材料模型。
通过调用这些材料模型,可以模拟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失效行为。
### 3.2.2 子程序接口的使用与自定义材料模型
对于非常规材料,可以通过LS-DYNA的子程序接口进行自定义。这涉及编写Fortran或C++代码来定义自己的材料模型。子程序的使用允许用户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来精确控制内聚力的行为。
## 3.3 断裂准则和损伤演化
在内聚力单元模拟中,断裂准则定义了何时发生材料断裂,而损伤演化决定了断裂发生后材料的行为。
### 3.3.1 断裂准则的理论框架
断裂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破坏准则来预测材料的断裂行为。常见的断裂准则包括:
- **最大应力准则**:当应力达到临界值时,材料发生断裂。
- **能量准则**:考虑材料断裂前的能量耗散。
在LS-DYNA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框架选择或定义断裂准则。
### 3.3.2 损伤演化规律与能量耗散
损伤演化描述了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行为,包括:
- **损伤初始化**:材料在达到断裂准则后开始损伤。
- **损伤发展**:损伤按特定规律演化,直到材料完全断裂。
能量耗散率通常与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密切相关。在LS-DYNA中,可以通过内聚力单元的属性来定义损伤演化规律。
通过本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内聚力单元在LS-DYNA中的实现涉及到单元类型的选择、参数的精确设置、材料模型的集成以及断裂准则和损伤演化规律的定义。这些内容为模拟材料界面的失效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下一章节将深入探讨内聚力单元模拟的实践过程。
# 4. 内聚力单元的模拟实践
## 4.1 建立内聚力单元模型
### 4.1.1 几何建模与网格划分
在LS-DYNA中进行内聚力模拟的第一步是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几何建模可以是二维或三维,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所需精度。建模通常使用专业软件如HyperMesh、ANSYS、ABAQUS等,这些软件可以输出适用于LS-DYNA的网格文件。
网格划分是内聚力模拟的关键环节,网格划分的粗细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效率。通常,对于内聚力单元而言,需要在可能的损伤区域或感兴趣的区域使用较细的网格,以捕捉材料的精细断裂行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二维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的示例步骤:
1. 在建模软件中创建几何形状,例如一个长方形。
2. 对长方形进行网格划分,设定适当的单元尺寸,保证在潜在的断裂路径上使用较小的单元尺寸。
3. 为内聚力模拟准备,创建一个内聚力层,在几何形状的内部或界面处,确保其与外部几何体共用节点。
4. 将几何模型和网格信息导出为LS-DYNA可以识别的格式,通常是关键字文件(keyword file)。
示例代码块如下:
```text
*KEYWORD
*SECTION_SHELL
1,shell,1
0.002,0.000002,2000.0,0.3,1.0,0.0,0.0,0.0,0.0,0.0,0.0
*ENDSECTION
```
上述代码中,`*SECTION_SHELL` 命令定义了一个壳单元层,其后提供了材料参数和单元厚度等信息。
### 4.1.2 边界条件与加载策略
在定义了内聚力模型和进行了网格划分之后,需要设定边界条件和加载策略来模拟实际物理过程。边界条件包括固定支撑、运动约束和外部载荷等。这些条件必须真实地反映实际应用中的物理环境。
加载策略主要考虑如何施加力或位移来模拟材料的损伤行为。在LS-DYNA中,可以使用动态或静态加载,也可以使用位移控制或力控制的方法。在内聚力模拟中,通常使用位移控制方法来逐步拉伸材料,观察内聚力单元的损伤演化。
示例代码块如下:
```text
*Boundary_SPC_NODE
1,1,1,1,0,0,0
2,1,2,1,0,0,0
*LoadNODE
1,1,100.0,1,1,0,0,0
```
在这段代码中,`*Boundary_SPC_NODE` 命令定义了支撑条件,其中节点1和2被完全固定。`*LoadNODE` 命令施加了一个位移载荷于节点1,沿着节点1的第1自由度(通常指X方向)施加100单位的位移。
## 4.2 模拟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 4.2.1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内聚力模拟中,许多参数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内聚强度、摩擦系数、界面厚度等。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参数对模型响应的影响,进而对模拟进行优化。
敏感性分析通常通过一系列模拟来完成,每次改变一个参数,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通过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结果差异,可以确定哪些参数对结果影响最大,从而对这些参数进行精细调整。
示例表格如下:
| 参数 | 初始值 | 变化范围 | 模拟条件 | 结果 |
|------|--------|----------|----------|------|
| 内聚强度 | 50 MPa | 40-60 MPa | 恒定拉伸速度 | 裂纹扩展时间 |
| 摩擦系数 | 0.1 | 0.05-0.15 | 恒定压力 | 摩擦力 |
| 界面厚度 | 0.5 mm | 0.2-1.0 mm | 恒定剪切速率 | 能量耗散 |
### 4.2.2 模拟结果的收敛性分析
收敛性分析是评价数值模拟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模拟在网格细化时,解的误差会逐渐减小。对于内聚力模拟来说,特别是在裂纹扩展区域,需要特别注意确保结果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进行收敛性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网格细化计划,例如从较粗的网格逐步细化到更细的网格。
2. 对每个网格进行模拟,记录关键的模拟输出,如裂纹长度、能量释放率等。
3. 分析这些输出与网格尺寸之间的关系,确定结果是否随着网格细化而趋于稳定。
模拟收敛性可以通过绘图来直观表示。以下是mermaid流程图示例:
```mermaid
graph LR
A[初始网格] --> B[细化网格1]
B --> C[细化网格2]
C --> D[细化网格3]
D --> E[收敛性分析]
E --> F{是否收敛}
F -->|是| G[收敛结果]
F -->|否| H[调整模拟参数]
```
在这个流程图中,初始网格逐步细化,收敛性分析用来确认模拟结果是否稳定。如果结果收敛,则输出最终的模拟结果。如果未收敛,需要对模拟参数进行调整,然后重新进行模拟。
## 4.3 案例分析与结果解读
### 4.3.1 典型案例的模拟流程
以一个典型的复合材料层间断裂模拟为例,该案例旨在研究材料在受到拉伸载荷时的裂纹扩展行为。模拟流程如下:
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根据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建立几何模型,并在层间设置内聚力单元。网格划分要细化到足以捕捉到裂纹扩展的尺度。
2. **材料属性定义**:定义各层材料的本构模型和内聚力参数。例如,内聚力强度、塑性形变等。
3. **边界条件与载荷设置**:设定适当的支撑和载荷,以模拟实际拉伸实验条件。
4. **模拟执行**:运行模拟并监控计算进程,确保没有错误发生。
### 4.3.2 模拟结果的分析与验证
模拟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验证模拟的有效性,并对比实验数据或其他仿真结果。分析的关键步骤包括:
1. **裂纹扩展路径**:观察裂纹是否沿着预期路径扩展。
2. **损伤演化规律**:分析损伤随时间或载荷的变化情况。
3. **能量耗散分析**:计算内聚力单元的能量耗散,验证能量释放是否与实验相匹配。
4. **结果验证**:如果可能,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确保模拟的准确性。
示例代码块如下:
```text
*History output
Node,1,S,100
Node,2,displacement,1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两个历史输出变量,节点1的应力和节点2的位移,这些数据有助于后续分析裂纹扩展行为和能量耗散。
通过本章的介绍,我们深入理解了内聚力单元模拟实践的具体步骤,包括模型的建立、模拟参数的选择与优化、案例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位工程师和研究者都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的灵活运用上述技术,以获得最准确的模拟结果。
# 5. 内聚力单元模拟的高级技巧
## 5.1 多物理场耦合中的应用
### 5.1.1 热-力耦合效应
在分析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时,热-力耦合效应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温度的变化,材料的性质会有所改变,这会直接影响内聚力单元的响应。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可能会降低,这可能会导致断裂模式和损伤演化与常温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为实现热-力耦合效应的模拟,LS-DYNA提供了热-力耦合算法,通过定义适当的材料模型和边界条件,可以模拟材料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过程。关键是在模拟时要确保温度场的计算是准确的,这需要对热传导方程进行求解。
```fortran
! 示例代码块:定义一个简单的热传导材料模型
*MAT_ADD_THERMAL
1, 2, 3, 4
! 参数解释:
! 1 - 材料编号
! 2 - 比热容
! 3 - 热导率
! 4 - 热膨胀系数
```
在上述代码块中,定义了一个新的材料模型,并为其添加了热传导性质。在参数解释部分详细说明了每个参数的含义。
### 5.1.2 多物理场分析方法与技巧
多物理场分析是指在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解决多个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如热-力、电-磁-力等。在内聚力单元的模拟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同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会通过内聚力模型参数的形式体现出来。
进行多物理场分析时,首先需要分别建立各个物理场的控制方程,然后通过适当的耦合算法将它们联系起来。LS-DYNA支持多种耦合分析,用户可以根据模拟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耦合方法。
```mermaid
graph LR
A[开始多物理场分析]
B[定义控制方程]
C[选择耦合算法]
D[参数设置与调整]
E[进行耦合模拟]
F[结果分析与验证]
A --> B
B --> C
C --> D
D --> E
E --> F
```
在上述流程图中,描述了多物理场分析的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5.2 动态冲击与断裂模拟
### 5.2.1 高速冲击下的内聚力模型行为
在高速冲击问题中,内聚力单元必须能够准确捕捉到材料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动态断裂行为。动态断裂与静态断裂在机理上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涉及到惯性效应、应变率硬化以及材料的局部化变形等问题。
使用LS-DYNA进行高速冲击模拟时,需要特别注意参数的设置,比如内聚力模型的应变率相关性,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合适的加载和边界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 5.2.2 碰撞问题的内聚力单元模拟技巧
在碰撞模拟中,内聚力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准确预测材料在高能量输入下的响应,这包括材料的塑性变形、断裂以及最终的失效模式。对于碰撞问题,通常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时间积分方案,并使用能够承受大变形的单元类型。
以下是一段碰撞模拟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设置内聚力模型参数来模拟碰撞问题:
```fortran
*MAT_ADD_COHESIVE
100, 200, 300, 400, 500
*CONTACT_AUTOMATIC_NODE_TO_SURFACE
1, 10, 0.5
! 参数解释:
! 100 - 材料编号
! 200 - 内聚力强度
! 300 - 内聚力刚度
! 400 - 断裂能
! 500 - 特征长度
! 1 - 接触定义
! 10 - 接触力公式类型
! 0.5 - 接触厚度
```
在上面的代码块中,定义了一个内聚力模型,并且设置了碰撞模拟中相关的接触参数,确保了模拟的准确性和收敛性。
## 5.3 超越传统内聚力模型的新发展
### 5.3.1 新型内聚力模型简介
随着计算材料科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些超越传统内聚力模型的新方法。例如,连续损伤模型(CDM)和相场法(PFM)等被用于模拟材料的微裂纹扩展和损伤演化过程。这些模型能够提供更加细致和连续的损伤描述,并有助于理解材料在微观层面的断裂机制。
在LS-DYNA中,这些先进的内聚力模型通常可以通过自定义材料模型或者用户子程序来实现。这要求模拟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技能。
### 5.3.2 高级内聚力模型的实现与应用
高级内聚力模型的实现需要对现有的模拟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开发。用户可以通过编写子程序来引入自定义的损伤演化和断裂准则,或者修改材料模型的本构关系。实现这些高级功能,通常需要对LS-DYNA的源代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自定义子程序,模拟者可以更灵活地控制模拟过程,并引入新的物理假设,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然而,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来保证模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mermaid
graph LR
A[选择高级内聚力模型]
B[子程序编写与集成]
C[模拟设置与参数调整]
D[运行模拟并优化]
E[结果分析与验证]
A --> B
B --> C
C --> D
D --> E
```
在上述流程图中,描述了高级内聚力模型实现的基本步骤,从选择模型到最终验证,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执行,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模拟结果。
# 6. 内聚力单元模拟的行业应用案例
在工程实践中,内聚力单元模拟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结构工程、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章节我们将探讨内聚力单元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它们是如何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
## 6.1 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在结构工程领域,内聚力单元模拟主要用于模拟建筑结构在受力后的损伤发展和行为,以及评估地质灾害对结构的潜在影响。
### 6.1.1 建筑结构损伤模拟
通过使用内聚力单元模拟建筑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行为,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结构完整性和耐久性。例如,在模拟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时,内聚力单元可以用来精确描述墙体开裂和断裂的细节过程。
### 6.1.2 地质灾害对结构影响的模拟分析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等对建筑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利用内聚力单元模拟,可以对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进行模拟,并分析这些运动对周边建筑结构的影响。此外,滑坡等灾害引起的地面位移和应力变化也可以通过模拟进行预测。
## 6.2 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内聚力单元模拟用于飞行器和汽车在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评估。
### 6.2.1 飞行器结构的疲劳与损伤模拟
飞行器在长期飞行过程中,结构会经历周期性的载荷变化,可能导致疲劳损伤积累。内聚力单元可以帮助模拟和评估飞行器关键结构部件如机翼、机舱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发展情况。
### 6.2.2 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内聚力模拟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内聚力单元模拟可以用来评估车辆结构的变形和能量吸收情况,为车辆安全性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不同碰撞情景进行模拟,可以优化车辆结构设计,提高乘客的被动安全性。
## 6.3 生物医学工程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聚力单元模拟用于模拟生物组织、植入物和生物材料的行为。
### 6.3.1 人工关节植入的模拟分析
人工关节植入手术后,如何保证植入物与周围骨组织的长期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内聚力单元模拟可以被用来研究不同植入物材料和设计对周围骨组织的影响,以及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
### 6.3.2 生物组织界面的力学研究
生物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力学问题,内聚力单元模拟能够帮助分析生物组织界面在各种外部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模式,为生物医学植入物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聚力单元模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在多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评估结构、材料在复杂工况下的响应和失效机制,为相关工程和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现代计算工具和软件包来实现内聚力单元模拟,并提供一些优化模拟流程的方法,使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内聚力单元模拟技术。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