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策略模式:掌握Java策略模式的秘诀,轻松应对变化
发布时间: 2025-01-05 05:43:22 阅读量: 6 订阅数: 10
掌握Java中的观察者模式:实现动态交互的秘籍
![深入浅出策略模式:掌握Java策略模式的秘诀,轻松应对变化](https://img-blog.csdnimg.cn/7dfad362cbdc4816906bdcac2fd24542.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WmhhbmdTYW5fUGx1cw==,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 摘要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互相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端。本文首先介绍了策略模式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设计意图,然后通过UML类图分析了模式的结构,并与其他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策略模式在Java中的具体实现方法、高级特性和代码案例。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包括解决业务逻辑变化和框架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策略模式的优势与挑战。最后,通过案例实战和代码重构技巧,展示了策略模式的最佳实践方法,以增强代码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 关键字
策略模式;设计模式;UML类图;代码实现;软件架构;模式应用;代码重构
参考资源链接:[刘伟《Java设计模式》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及反模式示例](https://wenku.csdn.net/doc/6412b6bfbe7fbd1778d47d68?spm=1055.2635.3001.10343)
# 1. 策略模式简介与应用场景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换使用。策略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端。
## 1.1 策略模式的定义与应用背景
策略模式的宗旨是通过定义一系列算法来处理特定的问题,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从而使得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端。这种模式通常用于以下情况:
- 程序需要使用到多个算法,且算法间可以互换。
- 需要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语句。
- 算法的实现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且需要频繁变化。
## 1.2 策略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
策略模式在软件开发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需要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算法的场景中,如:
- 在支付系统中,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动态切换支付策略。
- 在排序算法中,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冒泡排序等)。
- 在表单验证中,根据不同规则动态选择验证策略。
策略模式的核心在于,它为系统的扩展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允许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策略实现,而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2. ```
# 第二章:策略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探讨策略模式的应用和实现之前,有必要先深入理解这一模式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这个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 2.1 策略模式定义和组成
### 2.1.1 模式的组成元素
策略模式由以下三个主要角色组成:
- **Context(上下文)**:也被称为环境类,用于维护对策略的引用,并对外提供接口让客户能更换策略。
- **Strategy(策略)**:定义所有支持的算法的公共接口,这个接口使得策略可以互换。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实现了在上下文中声明的算法的类。
### 2.1.2 模式的设计意图
策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将算法的定义与使用解耦。意图在于通过封装变化,使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 2.2 策略模式的UML类图分析
### 2.2.1 类图的元素说明
策略模式的UML类图如下:
```mermaid
classDiagram
class Context {
<<interface>>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void
+doAlgorithm(): void
}
class Strategy {
<<interface>>
+doAlgorithm(): void
}
class ConcreteStrategyA {
+doAlgorithm(): void
}
class ConcreteStrategyB {
+doAlgorithm(): void
}
class ConcreteStrategyC {
+doAlgorithm(): void
}
Context <|-- ConcreteContext
Strategy <|-- ConcreteStrategyA
Strategy <|-- ConcreteStrategyB
Strategy <|-- ConcreteStrategyC
```
### 2.2.2 类图与代码的对应关系
在实际的代码实现中,Context类通常会有一个私有成员变量来持有当前的策略对象(即Strategy类型的对象)。它提供一个接口来设置策略(setStrategy),并提供一个接口来执行当前策略(doAlgorithm)。
## 2.3 策略模式与其他设计模式的比较
### 2.3.1 与工厂模式的对比
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都用于封装变化,但他们的关注点和实现方式不同。工厂模式关注于创建对象,而策略模式关注于封装算法。策略模式允许运行时动态更改对象的行为,而工厂模式则用于创建对象。
### 2.3.2 与状态模式的对比
策略模式和状态模式都提供了通过条件改变对象行为的方式,但他们侧重点不同。策略模式关注于算法的封装和替换,对象的行为在运行时可以自由切换。状态模式关注于对象状态的转换,每一个状态都有自己的行为,但状态的切换是由外部事件触发的。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策略模式在Java中的具体实现,包括基本实现步骤、高级特性和代码案例分析。
```
# 3. 策略模式在Java中的实现
策略模式在Java中的实现是理解和掌握该模式的关键步骤,它不仅仅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程来构建一个灵活且可扩展的系统,还能够揭示策略模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带来的优势。
## 3.1 策略模式的基本实现步骤
### 3.1.1 创建抽象策略接口
在Java中实现策略模式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抽象策略接口,这个接口为所有的具体策略声明了一个共同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认为是策略模式的核心,它根据不同的实现,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void perform();
}
```
抽象策略接口的实现逻辑分析:
- `perform()`:这是策略模式中定义的方法,用于执行策略定义的行为。它是一个抽象方法,意味着它需要在具体策略中被实现。这样,不同的具体策略类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去实现这个方法,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 3.1.2 实现具体的策略类
接下来,需要实现具体的策略类,这些类实现了抽象策略接口,并为`perform()`方法提供了具体的实现。
```java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A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erform() {
System.out.println("Executing strategy A");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B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erform() {
System.out.println("Executing strategy B");
}
}
```
具体策略类的实现逻辑分析:
- `ConcreteStrategyA`与`ConcreteStrategyB`:这两个类是抽象策略接口的具体实现。每个类都重写了`perform()`方法,提供了不同的执行逻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
### 3.1.3 上下文环境的构建
策略模式中,上下文是一个持有策略引用的类,它使用这个策略来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
```java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executeStrategy() {
strategy.perform();
}
}
```
上下文环境构建的逻辑分析:
- `Context`:这个类代表策略模式中的上下文环境,它持有一个策略对象的引用。通过`setStrategy()`方法,上下文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它使用的策略。`executeStrategy()`方法委托给当前策略对象的`perform()`方法,从而实现了策略的具体行为。
## 3.2 策略模式的高级特性
### 3.2.1 策略的动态切换
策略模式的一个高级特性是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地切换策略,这为系统的灵活性提供了保障。
```java
public class Strateg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A());
context.executeStrategy(); // 输出: Executing strategy A
context.setStrategy(new ConcreteStrategyB());
context.executeStrategy(); // 输出: Executing strategy B
}
}
```
动态切换策略的逻辑分析:
- `main`方法: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上下文对象`context`并初始使用`ConcreteStrategyA`策略。调用`executeStrategy()`方法后,输出了"Executing strategy A"。随后,我们将策略改变为`ConcreteStrategyB`,再次调用`executeStrategy()`方法,输出了"Executing strategy B"。这种动态切换策略的能力,使得系统在不改变外部行为的情况下,内部行为可以灵活改变。
### 3.2.2 上下文与策略的协同
上下文类需要能够根据策略的变化,正确地执行策略定义的行为。
```java
public class Strategy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A());
context.executeStrategy(); // 输出: Executing strategy A
// 更换策略
Strategy strategyB = new ConcreteStrategyB();
context.setStrategy(strategyB);
context.executeStrategy(); // 输出: Executing strategy B
}
}
```
上下文与策略协同的逻辑分析:
- `main`方法:在这个例子中,上下文与策略的协同被展示得更为清晰。首先,上下文`context`通过一个具体的策略`ConcreteStrategyA`初始化,执行其策略行为后,更换为另一个具体策略`ConcreteStrategyB`,并执行其策略行为。上下文类`Context`负责管理策略的变化,并保证与策略的正确协同工作。
## 3.3 策略模式的代码案例分析
### 3.3.1 具体应用场景的代码实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策略模式能够帮助我们灵活应对不同的需求变化。
```java
public class PaymentContext {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public PaymentContext(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
this.payment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
}
public void processPayment(double amount) {
paymentStrategy.pay(amount);
}
}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
void pay(double amount);
}
public class CreditCard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Paying with credit card: " + amount);
}
}
public class PayPal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double amount) {
System.out.println("Paying with PayPal: " + amount);
}
}
```
应用场景代码实现的逻辑分析:
- `PaymentContext`:此类作为上下文环境,管理支付行为。它接收一个实现了`PaymentStrategy`接口的支付策略,并通过`processPayment()`方法委托给策略的具体实现。
- `PaymentStrategy`:这是一个接口,定义了`pay()`方法,所有支付策略类必须实现这个方法。
- `CreditCardStrategy`与`PayPalStrategy`:这些类实现了`PaymentStrategy`接口,分别表示使用信用卡和PayPal进行支付的具体策略。它们都实现了`pay()`方法,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支付行为。
### 3.3.2 代码分析与问题解答
通过上面的代码案例,我们看到了策略模式如何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实现灵活的支付策略切换。
```java
public class Payme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ymentContext context = new PaymentContext(new CreditCardStrategy());
context.processPayment(100.0); // 输出: Paying with credit card: 100.0
context = new PaymentContext(new PayPalStrategy());
context.processPayment(200.0); // 输出: Paying with PayPal: 200.0
}
}
```
代码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的逻辑分析:
- `main`方法:在实际的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支付需求,选择不同的支付策略。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使用信用卡策略处理了一笔100.0的支付,然后我们更换策略为PayPal,处理了一笔200.0的支付。每次支付时,`PaymentContext`都会调用当前策略的`pay()`方法,并根据所使用的策略执行相应的支付逻辑。
以上是策略模式在Java中的基本实现步骤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策略模式带来的灵活性以及如何在代码中实现和应用。接下来的章节将探讨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 4. 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的行为,将算法的定义与使用解耦。本章将深入探讨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策略模式如何应对业务逻辑的变化、在框架开发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与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多态性相结合,从而增强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 4.1 解决业务逻辑变化的案例
业务需求的变化是软件开发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面对需求变更时,策略模式能够提供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
### 4.1.1 需求变更背景
假设在一个电子商务系统中,有多种支付方式供用户选择,如信用卡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新支付方式的出现,支付模块需要不断地进行扩展和修改,这导致了代码的频繁更改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 4.1.2 策略模式的应用实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策略模式。首先定义一个支付策略的接口,然后为每种支付方式实现该接口。这样,当新增一种支付方式时,我们只需要实现一个新的支付策略类即可,无需改动现有的支付流程代码。
```java
// 支付策略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
void pay(int amount);
}
// 信用卡支付策略实现
public class CreditCard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 实现支付逻辑
}
// 支付宝支付策略实现
public class Alipay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 实现支付逻辑
}
// 上下文类,用于执行支付操作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public ShoppingCart(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
this.payment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
}
public void checkout(int amount) {
paymentStrategy.pay(amount);
}
}
```
在这个案例中,当用户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时,我们只需要在创建`ShoppingCart`对象时传入不同的支付策略即可。这样,支付模块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4.2 策略模式在框架开发中的应用
策略模式不仅适用于业务逻辑的变化,还可以在框架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需要高度可配置和可扩展性的场景。
### 4.2.1 框架中策略模式的使用
例如,一个日志记录框架可能需要支持多种日志记录策略,如输出到文件、输出到控制台或发送到远程服务器。通过策略模式,框架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日志记录行为抽象成策略接口,而具体的日志记录类则实现这个接口。
```java
// 日志记录策略接口
public interface LogStrategy {
void log(String message);
}
// 文件日志记录策略实现
public class FileLogStrategy implements LogStrategy {
// 实现日志写入文件的逻辑
}
// 远程日志记录策略实现
public class RemoteLogStrategy implements LogStrategy {
// 实现远程发送日志的逻辑
}
// 日志记录器,作为上下文类
public class Logger {
private LogStrategy logStrategy;
public Logger(LogStrategy logStrategy) {
this.logStrategy = logStrategy;
}
public void logMessage(String message) {
logStrategy.log(message);
}
}
```
### 4.2.2 框架扩展与维护的优势
通过这种方式,框架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日志记录策略,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定义的日志策略。这样做的结果是提高了框架的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 4.3 策略模式与多态性
策略模式与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多态性紧密相关,多态性在策略模式中的体现是策略接口的实现者可以是任何实现了该接口的类。
### 4.3.1 多态性在策略模式中的体现
在策略模式中,上下文类并不关心策略的具体实现。它只需要知道策略实现了策略接口,并且能够调用策略接口所声明的方法。
### 4.3.2 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这种设计方式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复用同一套策略,同时当策略的实现需要更改时,只需要改动策略本身的实现,而不需要修改任何上下文代码,这无疑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java
// 重用策略
FileLogStrategy fileLog = new FileLogStrategy();
Logger logger = new Logger(fileLog);
logger.logMessage("Test Log");
// 更改策略实现,无需改动上下文代码
RemoteLogStrategy remoteLog = new RemoteLogStrategy();
logger.setLogStrategy(remoteLog); // 通过set方法更换策略
logger.logMessage("Test Log");
```
在上述代码中,`Logger`类是上下文环境,而`FileLogStrategy`和`RemoteLogStrategy`是具体的策略实现。我们可以看到,在不需要修改`Logger`类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改策略对象,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日志记录行为。
策略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体现了它作为一个优秀设计模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下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策略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分享在应用策略模式时的最佳实践。
# 5. 策略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 5.1 策略模式的优势分析
### 5.1.1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策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这源于模式将算法的选择和使用延迟到运行时,并且封装成独立的策略类。这种设计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策略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上下文代码,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我们正在设计一个在线支付系统,其中需要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支付规则来处理交易。使用策略模式,我们可以轻松添加一个新的支付策略类,比如 `NewPaymentStrategy`,而不需要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大量修改。
```java
// 抽象策略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aymentStrategy {
void pay(int amount);
}
// 具体策略类:信用卡支付
public class CreditCard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cardNumber;
// 实现支付逻辑...
}
// 具体策略类:支付宝支付
public class AlipayStrategy implements PaymentStrategy {
private String account;
// 实现支付逻辑...
}
// 上下文类
public class ShoppingCart {
private List<Product> products;
private 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public ShoppingCart(PaymentStrategy paymentStrategy) {
this.paymentStrategy = paymentStrategy;
}
public void checkout() {
// 省略产品计算总价逻辑...
paymentStrategy.pay(totalCost);
}
}
```
### 5.1.2 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策略模式通过将一系列的算法封装到各自独立的类中,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上下文环境来使用这些算法,从而大大简化了上下文代码的复杂度。这种方式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每个策略类都只关注于自己的算法逻辑,有助于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java
// 假设支付策略是复杂且多变的,使用策略模式后的上下文代码如下:
ShoppingCart cart = new ShoppingCart(new CreditCardStrategy());
cart.checkout(); // 使用信用卡支付策略
// 添加新的支付方式,无需改动上下文代码
cart.setPaymentStrategy(new AlipayStrategy());
cart.checkout(); // 使用支付宝支付策略
```
通过上述代码示例,我们可以看到上下文代码非常简洁,仅仅负责调用支付策略。而支付策略的具体实现则被隔离在各自的策略类中,这使得维护和理解现有代码变得更加容易。
## 5.2 策略模式应用中的挑战
### 5.2.1 策略选择的复杂性
尽管策略模式提供灵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如何选择策略的复杂性。在大型应用中,策略可能非常多,选择合适的策略可能需要复杂的条件判断。这可能会导致上下文代码变得复杂,甚至需要额外的工厂类或服务定位器来选择策略。
### 5.2.2 策略与上下文的耦合度
在某些情况下,策略与上下文之间的耦合度可能仍然是一个问题。如果策略依赖于上下文的某些信息,则需要将这些信息通过构造器或通过策略接口传递给策略类。如果上下文发生变化,策略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开闭原则。
## 5.3 策略模式的最佳实践
### 5.3.1 设计原则的遵循
为了最大化策略模式的优势,开发者应当遵循一些设计原则,比如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等。单一职责原则确保每个策略类只负责一种算法或行为。开闭原则鼓励我们设计那些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的系统。这意味着应当优先考虑添加新的策略而非修改现有策略。
### 5.3.2 模式适用性的判断
策略模式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在判断是否使用策略模式时,需要考虑算法变化的频率,以及算法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如果算法经常变化,或者需要在运行时动态选择算法,策略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引入策略模式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策略模式经常与其他设计模式结合使用,比如状态模式、装饰器模式,以及工厂模式等,来处理更加复杂的场景。通过与其他模式的组合,策略模式能够以更加优雅的方式解决设计问题。
策略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式,但它并非万能。理解何时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策略模式,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构建出更加健壮、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
# 6. 策略模式案例实战与代码重构
## 6.1 一个完整的策略模式实战案例
在软件开发中,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选择算法的行为,从而使得系统更加灵活且易于维护。以下是一个策略模式的实战案例,我们将逐步分析需求并实现代码。
### 6.1.1 需求分析与设计思路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在线支付系统,该系统需要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将来可能还会引入新的支付方式。我们希望设计一个支付模块,能够轻松添加或修改支付方式而不需要修改现有代码。
我们首先识别出支付方式这一行为,它将作为策略模式中的策略(Strategy)来实现。然后,我们创建一个支付上下文(Context),它负责根据不同的策略执行具体的支付操作。下面是类图的设计思路:
```mermaid
classDiagram
class PaymentContext {
+setStrategy(Strategy)
+executePayment()
}
class Strategy {
<<interface>>
+pay()
}
class CreditCardPaymentStrategy {
+pay()
}
class AlipayPaymentStrategy {
+pay()
}
class WeChatPayPaymentStrategy {
+pay()
}
PaymentContext "1" -- "*" Strategy : uses >
CreditCardPaymentStrategy --|> Strategy
AlipayPaymentStrategy --|> Strategy
WeChatPayPaymentStrategy --|> Strategy
```
### 6.1.2 实战案例的代码实现
基于上述设计思路,我们将实现一个简单的支付系统。
首先是策略接口和具体的支付策略类:
```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void pay();
}
public class CreditCardPayment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 {
System.out.println("Credit Card payment is executed");
}
}
public class AlipayPayment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 {
System.out.println("Alipay payment is executed");
}
}
public class WeChatPayPayment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pay() {
System.out.println("WeChat Pay payment is executed");
}
}
```
接下来是支付上下文类:
```java
public class PaymentContext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void executePayment() {
strategy.pay();
}
}
```
最后是场景类,模拟了支付行为的调用:
```java
public class Paymen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ymentContext paymentContext = new PaymentContext();
// 假设初始选择信用卡支付
paymentContext.setStrategy(new CreditCardPaymentStrategy());
paymentContext.executePayment();
// 现在切换到支付宝支付
paymentContext.setStrategy(new AlipayPaymentStrategy());
paymentContext.executePayment();
// 也可以切换到微信支付
paymentContext.setStrategy(new WeChatPayPaymentStrategy());
paymentContext.executePayment();
}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当需要改变支付方式时,我们只需更改策略对象即可,无需修改任何业务逻辑代码。这就是策略模式的灵活性所在。
## 6.2 策略模式的代码重构技巧
### 6.2.1 从硬编码到策略模式的转变
在未使用策略模式之前,我们可能在代码中硬编码了支付逻辑,当需要添加新的支付方式时,就需要修改这段代码,这样会导致代码难以维护且易出错。通过采用策略模式,我们可以将这些硬编码的支付逻辑重构为独立的策略类,使得支付方式的扩展变成简单添加新类的工作。
### 6.2.2 重构中的问题识别和解决方法
在重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识别哪些行为可以被抽象为策略。通常,当我们发现代码中有一系列的行为,它们都完成了类似的任务,但每种行为之间存在差异性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策略模式。
另一个问题是策略与上下文之间的耦合度。在上述例子中,支付策略与支付上下文之间的耦合度较低,因为上下文只需要知道策略的 `pay()` 方法。如果策略接口较为复杂,或者上下文对策略内部实现过于依赖,这可能预示着耦合度过高。
针对耦合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上下文与策略之间的交互,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接口或者类来降低耦合度,例如,使用观察者模式来让上下文通知策略类需要执行的任务。通过这些重构技巧,我们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