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协议解析:NAK-USB流控制与PING机制

需积分: 0 77 下载量 9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5.99MB PPT 举报
"通过PING流控制限制NAK-USB协议详解" USB协议是主机与设备之间通信的一种标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通信约定。USB设备中的关键元素是端点(Endpoints),它们是通信流程的终点,并且每个端点都有一个唯一的端点号。通信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通过管道(Pipes)进行,这些管道连接主机和设备,使得数据能在两者间流动。 USB2.0协议是在USB1.1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等公司共同制定。USB2.0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其理论最高速度可达480Mbps,相当于60MB/s,比USB1.1快约40倍。值得注意的是,USB2.0与USB1.1具有向下兼容性,USB2.0设备可以在USB1.1接口上运行,反之亦然,但速度会受到较低版本接口的限制。 在USB2.0中,全速/低速设备在处理批量或控制端点的数据时,可能会使用NAK(Not Acknowledged)握手响应来表明设备当前无法接收数据。NAK的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总线利用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速设备引入了改进的NAK机制,即PING流控制。 PING流控制是针对高速设备的优化,它允许设备告诉主机控制器端点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接收新的数据。主机控制器通过发送一个特殊的PING令牌来询问设备,如果设备端点没有空间,它可以返回NAK或STALL响应,主机控制器则可以暂时不处理该端点,转而处理其他任务,从而提高总线效率。当设备准备好接收数据时,它会返回ACK(Acknowledged)响应,这时主机控制器才会继续发送数据,确保总线时间的有效利用。 此机制特别适用于批量OUT和控制端点,但不适用于控制建立阶段。PING特殊令牌包的结构与标准令牌包类似,由主机控制器发出,设备端点则根据自身状态给出相应的响应。 总结来说,通过PING流控制,USB2.0协议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数据传输,避免因不必要的等待和NAK响应而导致的总线利用率低下,从而实现高速、高效的设备通信。这一机制是USB协议中优化总线利用率和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