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理解矩阵》:困惑与领悟背后的工科数学转折点

需积分: 9 6 下载量 1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1 收藏 32KB DOCX 举报
在深入探讨《理解矩阵》这本书的心得时,作者首先提到了线性代数课程的初始阶段常常充满困惑。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例如同济大学的线性代数教材,从行列式出发,引入了逆序数这一看似抽象且难以直观理解的概念。学生们可能会对这种跳跃式的理论介绍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行列式的复杂性质和运算上,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毫无实际用途的练习。 作者指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挫败感,表现为逃课和抄袭作业的现象。然而,这正是课程设计中的转折点,矩阵随后登场,它虽然乍看之下同样抽象,但实际上却是整个线性代数体系的核心。矩阵的引入,实际上是数学语言从第一代实用导向向第二代抽象模型的转变,即从具体到抽象的升级,这对习惯了具体问题求解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 瑞典数学家Lars Garding强调了线性代数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认为缺乏线性代数的知识,就像文盲面对现代科学。然而,这种抽象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自行适应,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一次性掌握线性代数的“笨蛋”(作者自嘲)而言。 实际上,线性代数的学习并非孤立事件,它通常是后续课程如数值分析、数学规划和矩阵论的基石。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后续课程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线性代数。即使如此,仍有很多人在熟练应用线性代数进行科研和实践工作中,可能并未完全领悟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次的理论结构。 总结来说,学习《理解矩阵》的过程中,作者反思了线性代数教学中的挑战,特别是矩阵理论如何作为关键转折点,引领学生从直观操作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他揭示了线性代数作为第二代数学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工科学生在适应这种抽象学习模式时所面临的困难。尽管初期的困惑和挑战重重,但矩阵作为数学语言的核心,其价值和影响力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