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与TCP/IP:计算机网络的国际标准与事实标准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940KB PPT 举报
"两种国际标准-计算机网络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两种国际标准被提及:法律上的(de jure)OSI模型和事实上的(de facto)TCP/IP协议栈。OSI,全称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理论框架,用于指导网络通信的设计和实现。然而,尽管OSI模型在理论上提供了七层结构的通用参考,实际上,它并未获得市场的广泛采纳。 相反,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标准,但它在实际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因特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TCP/IP协议栈由四层(在一些现代版本中是五层或七层)组成,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负责特定的通信功能。由于其高效、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特点,TCP/IP成为了全球互联网的事实标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较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允许网络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因为它不必为一次通信预留整个通道,而是将数据分割成小块(分组),每个分组独立发送。这种技术的发展为因特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ARPA提出的分组交换网络概念,最终演变为今天的互联网。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标准化工作变得至关重要。1990年代后,因特网从科研网络扩展到商业网络,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网络。标准化工作确保了不同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如TCP/IP协议的RFC(请求评论)文档就为网络通信设定了规范。这些标准不仅促进了因特网的普及,还推动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时延和时延带宽积等,这些都是评估网络性能的关键参数。带宽表示网络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能力,时延则是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而时延带宽积则反映了网络的容量和效率。此外,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如OSI模型和TCP/IP模型,描述了网络如何通过层次化的服务和协议进行通信。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四层或五层,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应用层,客户-服务器模式是常见的交互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端响应并提供服务。这一模式在Web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众多网络服务中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信息传递到商业活动,再到个人生活,无处不在。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其标准化过程,对于把握信息技术的脉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