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软子空间聚类算法:结合簇内紧密度与簇间距离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60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软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基于簇内紧凑性和簇间距离的自适应调整,旨在解决传统方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的不确定性和无关属性干扰问题。它以k-means算法为基础,通过优化簇心计算和特征权重分配,实现了对输入参数敏感性的克服,从而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在高维数据的聚类任务中,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噪声的存在,传统的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往往受到挑战。子空间聚类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在数据的相关子集上进行操作,可以降低无关特征的影响。软子空间聚类算法允许样本同时属于多个簇,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聚类方式。常见的软子空间聚类算法包括FWKM、EWKM、LAC和FSC等。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子空间聚类算法主要关注簇内的紧密性,而对簇间距离的考虑不足。邱云飞和狄龙娟提出的自适应软子空间聚类算法(Soft Subspace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Self-adaption of Intercluster Distance)旨在弥补这一缺陷。他们引入了簇内紧凑度最小化和簇间距离最大化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框架改进了经典的k-means算法。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簇内数据点紧密的同时,最大化不同簇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的类别。通过导数求解,他们得到了新的簇心计算方法和特征权重分配策略,这些改进能够使算法自动适应不同的输入参数,减少了对初始设置的敏感性。 信息熵也在该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熵被用来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并用于确定特征的重要性。通过结合熵的概念,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中的信息,特别是在处理分类任务时,对于高维数据的聚类效果有显著提升。 这篇论文贡献了一种创新的聚类方法,它在聚类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簇内的紧密性和簇间的分离度,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常规的数据分析,还为高维复杂数据集的处理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理解和改善聚类算法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