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结构化分析与算法详解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806KB PPT 举报
"考点结构化分析方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它强调有序地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保软件开发的系统性和可维护性。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这一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瀑布模型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经典代表,它按照一系列有序的阶段进行,从用户需求开始,逐步细化到最终的软件实现。其主要步骤包括: 1. 用户需求:首先,收集并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这是软件开发的基础。 2. 需求分析:在问题定义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以确认项目是否值得进行。然后,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软件应具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 概要设计:基于需求分析,设计软件的整体架构,包括模块划分和模块间的交互关系。 4. 详细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算法选择和数据结构设计,形成模块说明文档。 5. 编码:根据详细设计,编写程序代码。 6. 程序测试:对编码后的程序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程序符合设计要求。 7. 软件集成:将所有模块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 在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还会涉及到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1. 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具有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至少一个输入和至少一个输出等特性。算法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它们分别衡量算法执行时间和所需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间存在特定的关系。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元素的逻辑关系,如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结构等。物理结构则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实际存储方式,如顺序存储结构(数组)和链式存储结构(链表)。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至关重要,考生需要掌握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流程以及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解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