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协议报文分析:TCP与UDP差异及TCP三次四次握手详解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收藏 232KB DOC 举报
本实验报告主要探讨了传输层协议报文信息的分析,目的是深化理解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分析传输层工作原理。实验分为三个部分: 1. **不同高层应用的传输层协议比较**: - 实验者分析了浏览网页(使用TCP)和即时通讯(使用UDP,如QQ)两种情况下数据报文的差异。在QQ通信中,使用的协议是UDP,源端口为2115,目的端口为8000,报文生存时间为64毫秒,Type为IP0800,报文长度为86Bytes。这表明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适合实时应用,不保证数据顺序和完整性。 - 相比之下,网页浏览使用的是TCP,源端口为2195,目的端口为常见的HTTP服务端口80,报文长度为700Bytes,包含了更多的数据内容和地址连接信息,体现出TCP的面向连接、可靠传输特性。 2. **TCP三次握手过程分析**: - 通过使用telnet命令与cumt.edu.cn建立连接,实验者观察并记录了三次握手的过程。在TCP连接建立时,客户端首先发送一个SYN(同步序列号)标志的TCP报文,服务端收到后回应一个SYN+ACK(确认+同步序列号)报文,最后客户端再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确认连接建立。这个过程确保了双方的同步和可靠性。 3. **流量和拥塞控制的观察**: - 在大量数据上传或下载时(如基于HTTP或FTP的大文件上传),实验者注意到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迹象。这些表现在协议分析中可能包括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调整、确认响应的延迟以及重传机制的运用,这些都是TCP为了防止网络拥塞而实施的策略。 总结来说,本报告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了传输层协议(TCP和UDP)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行为,重点分析了它们在数据传输、连接建立以及拥塞控制方面的特点,加深了对TCP/IP协议栈的理解。通过截图和数据描述,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传输层协议报文的细节以及其在实际通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