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聚类:相似性度量与聚类方法详解

需积分: 43 8 下载量 1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48MB PPT 举报
无监督聚类算法是一种在数据没有明确类别标签的情况下,寻找数据内在结构和组织的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根据样本间的相似性或不相似性对数据进行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样本彼此更接近,而不同组间的样本则相对远离。这种过程依赖于定义良好的相似性度量,它是聚类算法的基础。 相似性度量是衡量样本间关系的关键,它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来定义: 1. 基于度量的距离标准:这种方法通常涉及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或相似性分数,比如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或余弦相似度等。这些距离度量可以量化样本在多维空间中的差异,从而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聚类。距离越小,表示样本越相似。 2. 非度量的相似性函数:这类度量不直接依赖于距离,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定义相似性,如皮尔逊相关系数、Jaccard相似度等。它们可以捕捉到样本间复杂的关联性,而不只是简单的几何距离。 聚类的准则函数,或称为凝聚度或分离度,是用来评估一个聚类方案好坏的量化指标。常见的准则函数有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它们衡量的是聚类内部的紧密度和聚类间的分离度,有助于选择最优的聚类分割。 无监督聚类方法主要包括: - 基于迭代最优化的方法:如K-means算法,它通过不断调整样本的归属,直到达到某个停止条件(如迭代次数达到上限或簇中心不再改变),以最小化聚类误差。 - 基于划分的聚类:这类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一系列互不重叠的子集,每个子集形成一个聚类,如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和谱聚类。 - 层次聚类:这是一种递归划分的方法,先将所有样本看作一个大类,然后逐步合并相似度最高的聚类,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如单链接、全链接和平均链接等。 无监督聚类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数据预处理:作为模式识别或机器学习的第一步,可以帮助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减少噪声和冗余信息。 - 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数据的内在结构和规律,帮助理解和解释数据分布。 - 模式识别的辅助:为有监督学习提供特征选择或特征工程的支持。 - 时间序列分析:识别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升预测性能。 相似性度量在无监督聚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如何组织和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进而驱动聚类算法的效果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