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析详解:距离与相似性测度

需积分: 21 1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1.12M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涉及模式识别课程中的聚类分析知识,特别是关于常用聚类指标的介绍。聚类分析是一种非监督学习方法,通过计算样本间的距离或相似性来进行分类。文中提到了三个关键指标: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聚类域中样本数目以及聚类域内样本的标准差向量。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聚类效果和理解数据分布至关重要。此外,还介绍了距离聚类的基本概念,包括特征向量的选取对聚类效果的影响,以及相似性测度(如欧氏距离)在聚类中的应用。" 在模式识别中,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它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别,而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性来自动发现其内在结构。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为一类,而不同的数据点则分配到不同的类。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的聚类指标: 1. **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这个指标通常用于评估不同聚类之间的分离程度。在k-means等算法中,聚类中心的距离可以反映类别的区分度。较大的距离表示类别之间有较明显的界限。 2. **聚类域中样本数目**:这个指标关注的是每个聚类包含的样本数量。样本数量的均匀分布可能意味着良好的聚类结果,但并非总是如此,因为某些情况下,自然的类别分布可能具有不均衡的样本数。 3. **聚类域内样本的标准差向量**:标准差反映了聚类内部的紧密度。如果一个聚类的标准差较小,说明该聚类内的样本分布较为集中,聚类效果较好。反之,如果标准差较大,表示聚类内部可能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指标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以全面评估聚类的质量。例如,在处理四维超椭球体分布的数据时,可能需要同时考虑样本的数量、聚类中心的位置以及各维度上的标准差。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距离聚类的基础,强调了特征向量的选择对聚类效果的影响。特征向量应该能够捕捉到数据的关键属性,并且在同一维度上具有可比性。欧氏距离是最常见的相似性测度,它衡量的是两个点在多维空间中的直线距离。然而,欧氏距离可能会受到不同特征尺度的影响,因此在处理不同单位或尺度的特征时需谨慎。 除此之外,聚类分析还包括多种算法,如基于距离阈值的聚类、层次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等。每种算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算法对于获得有效的聚类结果至关重要。最后,聚类结果的评价是聚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聚类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判断聚类结果的质量,进一步优化聚类算法或调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