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环境下的透明计算RTO优化算法

需积分: 15 3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2 收藏 199KB PDF 举报
"UDP协议下支持透明计算模式的RTO算法" 在计算机网络中,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了比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更快但不太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在透明计算环境中,由于其对实时性和低延迟的要求,UDP常被选用。然而,UDP本身并不提供内在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因此在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方面,需要依赖于应用层或网络层的辅助算法。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算法是为了解决数据包丢失问题而设计的,主要应用于TCP协议中。当发送方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应答时,会触发RTO机制,重新发送数据包。RTO的设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如果设置得过短,可能会频繁地误触发重传,浪费网络资源;若设置得过长,则可能导致响应延迟,用户体验下降。 在透明计算模式下,NSAP(Network Storage Access Protocol,网络存储访问协议)是核心协议,它允许系统透明地访问和处理远程存储设备,类似于TCP/IP中的地址解析协议。为了保证NSAP协议的可靠性和效率,RTO算法同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RTO算法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因为它们通常基于TCP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UDP中可能不成立。 Eifel算法是一种改进的RTO算法,由Jacobson算法发展而来,旨在减少因网络抖动引起的不必要的重传。Eifel算法通过比较接收到的确认应答时间和预期时间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数据包丢失,从而决定是否启动重传。 针对透明计算环境下NSAP协议的特性,文中提出了增强的Eifel算法(E-Eifel)。E-Eifel算法关注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间)的最大值,这是因为在高动态性的网络环境中,RTT的最大值更能反映潜在的网络延迟。E-Eifel算法在计算RTO时,选取RTT的最大值和Eifel算法计算的RTO值中较大的一个,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网络变化,减少伪超时的出现,进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E-Eifel算法有效地降低了不必要的重传次数,提升了NSAP协议的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个透明计算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依赖于快速、可靠数据传输的透明计算应用尤其有益,因为它能够平衡重传的及时性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重传超时;Jacobson算法;Eifel算法;网络存储访问协议;透明计算;用户数据报协议;往返时间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54(2007)10—16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