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列函数构造的散列表ASL分析:线性探测与链地址法比较

需积分: 0 9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3.82MB PPT 举报
在严蔚敏教授的数据结构课件中,讨论了各种散列函数构造的散列表的平均查找长度(ASL),这是数据结构中关键的概念。首先,我们关注线性探测法,其平均查找长度是1,但随着冲突的增加,查找效率会下降。当发生冲突时,线性探测会依次检查后续位置,直到找到空闲槽。 对于二次探测和伪随机探测,这两种方法同样采用探测序列,但是顺序不同,平均查找长度分别为1-α和(1+α)^2。这里的α通常表示冲突的概率。这意味着随着冲突概率的增加,平均查找长度也会相应增长。 再哈希法是一种利用不同的散列函数来解决冲突的方法,其平均查找长度是1 - α,如果新散列函数的选择能有效分散冲突,那么性能会优于线性探测。 接下来是链地址法,当散列冲突发生时,数据项并不直接存储在冲突的位置,而是链接到一个链表中。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查找长度取决于链表的长度,成功查找时约为(1-α),失败查找(进入链表)的平均查找长度则接近于α。随着链表长度的增长,查找效率可能会降低。 这些散列函数和冲突解决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散列表的性能,尤其是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效查找的需求下。数据结构课程还会探讨如何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散列函数和冲突解决方法,以优化程序的运行效率。例如,电话号码查询系统和磁盘目录文件系统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将数据组织成线性表或链表结构,以便快速访问和处理。 《数据结构》课程,如严蔚敏、吴伟民合著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是理解这些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基础。同时,课程还会引用其他参考资料,如《数据结构》(张选平、雷咏梅编)、《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lifford A. Shaffer著)等,以深化理解和掌握相关算法和数据结构。 学习数据结构包括理解散列表的原理、不同散列函数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据结构设计提高程序的性能,这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设计和实现高效程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