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详解:工作原理与应用领域
需积分: 20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25KB DOCX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射频识别(RFID)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准备相关考试,覆盖了系统的概论、工作原理、以及按工作频段的分类。资料详尽,包括了RFID在物流、电子票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不同频段的优缺点。"
RFID技术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在无接触情况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识别的技术。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和应用软件构成。读写器通过控制射频模块发出信号,电子标签则根据接收到的能量主动发送信息或被动响应。电子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前者自带电源,后者依赖于读写器的射频信号产生的感应电流工作。
RFID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首先,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无源标签进入这个信号范围时,其内置天线会产生感应电流,激活标签的电路。然后,标签将自身的存储信息编码并回传给读写器。读写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解码,再将数据发送给主机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RFID技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四个频段,每个频段有不同的通信标准、优点和缺点。
1) 低频(LF)RFID,工作频率低于125KHz,如ISO18000-2和ISO11785,适用于动物追踪等近距离应用,优点是技术成熟,但通信速度慢,识别距离短,且天线尺寸较大。
2) 高频(HF)RFID,如13.56MHz的ISO18000-3,ISO14443和ISO15693,适用于智能卡等,具有较稳定的技术和广泛应用,但距离有限,受金属影响大。
3) 超高频(UHF)RFID,如840-845MHz和920-925MHz,适用于长距离识别,例如物流追踪,具备良好的穿透性和绕射能力,但各国频段规定不同,易受材料影响。
4) 微波RFID,如2.45~5.8GHz,具有更高的带宽和通信速率,适用于更远距离识别,但发射功率受限,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且易受干扰。
RFID的工作模型主要有三种:以能量供给为基础的无源电子标签模型,标签仅在接收到阅读器信号后激活;有源电子标签模型,标签自带电源,可以主动发送信息;还有半有源标签模型,结合了无源和有源的特点。
这份复习资料全面涵盖了RFID的基础知识,是准备相关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用户深入了解RFID技术及其应用。
2018-04-02 上传
2020-06-11 上传
2023-06-12 上传
2023-12-04 上传
2023-06-10 上传
2023-05-21 上传
2023-06-11 上传
2023-06-11 上传
qq_39401905
- 粉丝: 0
- 资源: 5
最新资源
- C语言数组操作:高度检查器编程实践
- 基于Swift开发的嘉定单车LBS iOS应用项目解析
- 钗头凤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分析报告
- 分布式数据库特训营全套教程资料
- JavaScript开发者Robert Bindar的博客平台
- MATLAB投影寻踪代码教程及文件解压缩指南
- HTML5拖放实现的RPSLS游戏教程
- HT://Dig引擎接口,Ampoliros开源模块应用
- 全面探测服务器性能与PHP环境的iprober PHP探针v0.024
- 新版提醒应用v2:基于MongoDB的数据存储
- 《我的世界》东方大陆1.12.2材质包深度体验
- Hypercore Promisifier: JavaScript中的回调转换为Promise包装器
- 探索开源项目Artifice:Slyme脚本与技巧游戏
- Matlab机器人学习代码解析与笔记分享
- 查尔默斯大学计算物理作业HP2解析
- GitHub问题管理新工具:GIRA-crx插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