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2007年中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实证研究:深度关联与政策启示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362KB PDF 举报
该篇论文《中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1952~2007》由李辉华撰写,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通过对1952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深入探讨,作者试图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文章首先基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基本理论框架,采用实证方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 研究发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且这种关联性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表明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更为紧密,而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与货币供应量及贷款余额的相关性则随着改革进程有所变化。经济增长率方面,1953至2007年间,商品销售总额和GDP的增长与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的增长有显著相关性,但在改革后,这种相关性减弱,GDP增长率与货币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关联更为明显。 此外,论文指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和GDP的增长速度通常低于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余额的增长,显示出货币供应扩张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在影响系数上,货币供应量的M0和M1对商品销售总额和GDP有放大效应,而M2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反之,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和GDP对M0和M1的影响较大,而对M2的影响较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两者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这些实证结果对于理解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揭示了在不同历史阶段,货币与商品流通间的动态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依据,以优化资金配置和调控经济活动。通过这篇论文,作者旨在深化对这一核心经济问题的认识,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