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套接字:Unix网络编程基石与事实标准

需积分: 12 1 下载量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973KB PDF 举报
Berkeley套接字,也称为BSD套接字,是一个在C语言中实现的广泛应用程序接口(API),它在进程间通讯(IPC)和计算机网络领域起着关键作用。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在1983年的4.2BSD Unix操作系统中创建,以支持TCP/IP软件的移植。由于AT&T的专利限制,直到1989年Berkeley大学才能公开其操作系统和网络库,从而促进了Berkeley套接字API的普及。 这个接口的核心理念是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方便地利用现有系统调用进行通信,对于无法融入现有接口的功能,会添加新的系统调用来支持TCP/IP功能。"Socket"一词来源于英文原意的"孔"或"插座",在计算机网络中象征着进程间的连接点或通信接口。在伯克利Unix或BSDUnix中,Socket被设计成一个通用的机制,类似于电话插槽,可以接收或发送信号,实现了进程间的双向通信。 Socket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通用接口**:作为进程间通信的桥梁,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编程接口,使得开发者可以跨越多个平台和协议栈编写网络程序。 2. **面向连接**:像电话系统一样,Socket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模式,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通过建立连接后再进行数据交换。 3. **网络地址标识**:每个Socket都有一个网络地址,类似于电话号码,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进程,包括IP地址和端口号。 4. **可移植性**:由于Berkeley Socket API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实现,增强了网络程序的跨平台能力。 5. **标准实现**:随着Berkeley UNIX的广泛应用,Socket成为事实上的网络套接字标准,被其他编程语言广泛采用,如C++、Java等。 在Linux网络编程中,第六章详细介绍了Berkeley套接字API,不仅涉及其基本概念,还涵盖了历史背景、数据结构等,帮助读者掌握在Linux环境下的Socket编程技术。通过学习Socket,程序员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构建高效、可靠的网络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