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等离子体可见光分束器:多狭缝MIM结构

0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2.45MB PDF 举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MIM)结构的多狭缝等离子体可见光分束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光学干涉原理,通过调整结构参数实现不同波长光束的分束。研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多狭缝结构的分束比优于双缝结构,适用于集成光学和光通信领域。" 在光学器件领域,金属-介质-金属(MIM)结构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种结构由金属层与介电层交替组成,可以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这是一种在金属表面传播的电磁振荡。当入射光照射到MIM结构时,SPPs能够增强光的局域强度,从而影响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MIM结构——多狭缝波导,用于实现可见光的分束器。分束器是光学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它可以将一束光分成两束或多束,这对于光的调控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设计中,通过改变波导结构的填充介质、结构厚度、狭缝宽度以及缝之间的距离等参数,可以调整光在多狭缝结构中的传播特性,使得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得以分束。这一过程涉及到经典的光学干涉原理,即当光通过多个狭缝时,不同路径的光波会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案,从而实现分束效果。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FDT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磁场计算的数值技术,尤其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光学问题。通过FDTD模拟,研究者发现多狭缝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双缝结构,能够提供更高的分束比,意味着光束的分离效率更高,这对于光的精确控制和信息处理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由于这种多狭缝MIM结构可以通过现有的电子束刻蚀系统等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因此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集成光学,其中微型化、高性能的光学元件对于提高光信号处理能力至关重要,以及光通信,光分束器在此可作为关键组件用于光信号的分配和复用。 该研究提出的多狭缝MIM结构等离子体分束器为可见光的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光学干涉,实现了高效率的光束分束,有望推动集成光学和光通信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