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形距离迭代优化聚类算法研究

需积分: 10 9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2 收藏 313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形距离的迭代优化聚类算法,用于解决传统欧氏距离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时的局限性。它引入流形距离作为样本间相似度的度量,设计了一个反映类内高相似度、类间低相似度的聚类目标函数,并将聚类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来求解。该算法具有较少的参数和简单的实现,且由于不依赖随机操作,其结果更为稳定。与k均值算法对比,新方法能自动确定聚类数量,尤其适合处理样本空间分布复杂的聚类任务。" 在论文《一种基于流形距离的迭代优化聚类算法》中,作者王娜、杜海峰和王孙安探讨了传统聚类算法的局限性,特别是欧氏距离在处理非线性结构数据时的不足。欧氏距离是基于直线距离的度量方式,但在数据分布呈现出流形结构的情况下,它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样本之间的实际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使用流形距离,这是一种能更好地捕捉样本集内在全局一致性信息的距离度量。 流形距离,也称为局部切空间距离,是基于样本在高维空间中的几何特性进行计算的。它考虑了数据点之间的曲线路径,而非简单的直线距离,特别是在数据分布在低维流形上时,这种距离更能体现样本的真实相似性。通过引入流形距离,论文构建了一个新的相似度度量,这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和处理复杂数据结构。 接着,作者设计了一个聚类目标函数,该函数的目标是最大化类内样本的相似度并最小化类间样本的相似度。这样的目标函数使得聚类过程更符合实际的类别划分需求。将聚类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后,他们提出了一种迭代优化算法,该算法在每一步迭代中都会调整样本的类别归属,以优化目标函数的值。 实验部分,论文使用了4个人工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参数少、实现简单,而且由于算法实现过程中不涉及随机操作,因此能够获得可重复且确定性的聚类结果。与经典的k均值算法相比,新算法能够自动确定最佳的聚类数量,对于那些样本空间分布复杂、具有非线性结构的聚类问题,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这篇论文为复杂数据集的聚类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非欧几里得空间的数据,其性能更优。这种方法的提出对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