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的原理与方法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三种分配策略-编译原理课件(龙书为教材)",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由辛明影教授讲解,主要涵盖了编译器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课件中特别提到了程序存储管理的三种分配策略:首次满足法和最优满足法。 首次满足法是一种简单的内存分配策略,当程序需要内存时,编译器会在空闲内存链表中寻找第一个足够大的空间进行分配。如果找不到合适大小的空间,可能会通过切割或合并现有的空闲块来满足需求。这种方法快速但可能导致内存碎片。 最优满足法则更为精细,它会遍历整个空闲内存队列,寻找与所需内存大小最接近的空闲块进行分配,以减少内存碎片。通常,为了提高效率,空闲块会被按照大小递增的顺序排列。然而,这种策略在处理频繁的内存请求时可能效率较低,因为它每次分配都需要扫描整个链表。 课件还强调了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问题驱动,以及将课程设计为一个应用平台,通过实验来拓展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原理。 此外,课件还介绍了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从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语义分析(理解程序含义)到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最终的目标代码生成。这个过程类似于自然语言翻译,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能掌握编译器的核心概念,理解编译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为未来从事软件开发、编程语言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