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k均值算法:高校成绩分析中的稳定聚类方法

5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1 收藏 133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校成绩分析中的一种改进型聚类算法——基于最大最小距离(Maximum-Minimum Distance, MMD)的k均值算法。k均值算法作为聚类分析中的一种经典方法,因其简单易用和计算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两个显著的局限性:对初始质心(cluster centroids)的选择非常敏感,且聚类个数k的设定往往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原始的k均值算法在寻找最优聚类时,由于依赖于随机初始化,可能导致不同的初始质心选取会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这降低了算法的稳定性。此外,选择合适的聚类个数k也是一个挑战,过少可能无法充分反映数据的复杂性,过多则可能导致过度拟合或冗余。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策略。首先,通过最大最小距离法(Max-Min Distance)来选择初始聚类中心。这种方法试图找到数据集中最远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以此来降低对初始质心的依赖,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次,对于聚类个数k的确定,作者并未提及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某些统计量或者模型选择准则来自动估计,如肘部法则(Elbow Method)或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等。 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通过对改进前后的算法在高校成绩数据集上的应用,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稳定性与准确性上有了显著提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改进的k均值算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类,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聚类结果,有助于教育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或评估体系。 本文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结合最大最小距离原则的k均值聚类算法,有效解决了初始质心选择和聚类个数设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聚类分析在高校成绩数据分析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教育数据分析的精度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领域的数据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