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的浓度依赖性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79KB PDF 举报
"该研究通过荧光光度法在20~25℃条件下,以芘为探针,二甲苯酮为猝灭剂,分析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丙二胺N,N′-二烷基-2-羟丙基-N,N,N′,N′-四甲基二胺二氯化物(GCnNCl2,n=12,14,16)的胶束聚集数(Nagg)。结果揭示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与浓度的关系,即Nagg随着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同时探针分子周围的微极性环境会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这项研究发表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旨在深入理解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行为。" 在这篇2012年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探讨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特性,特别是它们的胶束聚集数(Nagg)。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两个阳离子头部基团的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特点使其在水溶液中形成更稳定的胶束。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一定浓度下自发聚集形成的微小结构,内部通常由亲油基团组成,外部包围着亲水基团。 实验中,通过选择芘作为探针分子,利用它的荧光性质,可以间接了解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二甲苯酮则作为猝灭剂,用于减少背景荧光干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20~25℃的温度范围内,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束的数目(Nagg)也线性增长。这表明在该浓度范围内,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会加入到胶束中,形成更大的胶束群体。 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探针分子所处的微环境的极性减弱。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胶束数量的增加,探针分子更可能位于胶束内部,那里相对非极性,导致其周围的极性环境降低。这种现象对于理解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和胶束结构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对于优化其在各种应用如药物输送、乳液稳定、清洁剂配方等领域的性能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精确控制胶束聚集数,可以调整表面活性剂在特定应用中的效果,比如提高药物的靶向输送效率或改善清洁剂的清洁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