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脑电信号分类:基于小波变换和样本熵的特征分析
需积分: 0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445KB DOCX 举报
该文探讨了初步设计计算在癫痫脑电信号分类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特征提取、小波变换、样本熵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通过离散小波变换(DWT)分析脑电信号,选取标准差和样本熵作为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和决策树(DT)作为分类算法,并以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评估指标。
文章首先介绍了特征选取的过程。参考了肖文卿等人的研究,使用小鼠脑电信号的小波系数标准差来区分正常和癫痫状态。同时,借鉴CheolSeungYoo的研究,利用样本熵来反映癫痫发作前后的脑电信号变化,这也成为分类的另一个关键特征。
方案确定部分,研究者计划对脑电信号进行DWT,提取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计算标准差和样本熵。然后,通过比较这些特征的差异,选择最有区分度的作为分类输入。分类任务分为单一属性的二分类和多属性的二分类,前者每个属性单独作为输入,后者则组合成特征向量矩阵。
在机器学习算法选择上,研究选择了SVM、KNN和DT这三种在MATLAB环境中实现的方法。这些算法在处理分类问题时各有优势,将用于评估和比较它们在癫痫脑电信号分类中的性能。为了衡量分类效果,论文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准确度(accuracy)、灵敏度(sensitivity)和特异度(specificity),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分类器在识别癫痫和非癫痫状态时的准确程度。
初步设计阶段,数据集来自波恩大学电信中心,包含五组数据,A、B两组为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脑电信号,C、D两组是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信号,E组记录了癫痫发作时的信号。因此,研究设计了四种二分类情况:AvsE、BvsE、CvsE和DvsE。每组数据包含100个23.6秒的脑电片段,采样率为173.61Hz。
总结来说,这个研究结合了小波分析、样本熵计算和机器学习技术,旨在通过MATLAB平台开发一个癫痫脑电信号分类系统,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不同特征和分类算法的性能,有望找到最有效的分类策略,提高癫痫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022-11-13 上传
2019-06-22 上传
2023-12-17 上传
2021-10-10 上传
2021-11-25 上传
2021-08-25 上传
2021-08-25 上传
2022-11-25 上传
2022-11-25 上传
魏水华
- 粉丝: 18
- 资源: 282
最新资源
- 探索数据转换实验平台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 使用git-log-to-tikz.py将Git日志转换为TIKZ图形
- 小栗子源码2.9.3版本发布
- 使用Tinder-Hack-Client实现Tinder API交互
- Android Studio新模板:个性化Material Design导航抽屉
- React API分页模块:数据获取与页面管理
- C语言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分配方法
-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固溶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揭秘
- VS2013环境下tinyxml库的32位与64位编译指南
- 网易云歌词情感分析系统实现与架构
- React应用展示GitHub用户详细信息及项目分析
- LayUI2.1.6帮助文档API功能详解
- 全栈开发实现的chatgpt应用可打包小程序/H5/App
- C++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 Java制作水果格斗游戏:策略与随机性的结合
- 基于若依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