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解析:创建型与结构型模式详解

0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251KB PDF 举报
"学习总结-设计模式理解(二)" 在软件设计中,设计模式是一种解决常见问题的经验总结,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特定情况下组织代码的标准方法。本篇学习总结主要涵盖了面向对象原则、UML基础以及多种设计模式,特别是创建型模式。 面向对象原则是设计模式的基础,主要包括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这些原则旨在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一种图形表示法,包括用例图、类图、序列图、协作图等,它帮助开发者清晰地表达和理解系统结构。 在设计模式部分,我们关注的是创建型模式,它们的主要目标是灵活、高效地创建对象。 1.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这在需要全局共享资源的情况下非常有用,如日志服务或线程池。 2.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让类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3.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这在需要一组相关对象时非常有用,如跨平台GUI组件的创建。 4. 建造者模式:将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建造者模式适用于需要构建的对象构造过程复杂的情况。 5.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这避免了重复的初始化过程,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在对象初始化需要大量计算时。 接下来是结构型模式,它们关注如何将类和对象组合成更大的结构。 1. 结构型解释:结构型模式分为类结构模式和对象结构模式,分别通过继承和组合来实现。类结构模式强调静态组合,如适配器模式;对象结构模式强调动态组合,提供新的功能,如装饰器模式。 2. 外观模式:提供一个简单的接口来封装复杂的子系统,使得子系统的使用更加容易。这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3. 适配器模式:允许不同接口的类之间进行协作,通过创建一个适配器类来包装原有的类,使得原本不兼容的接口可以协同工作,遵循依赖倒转原则。 这些设计模式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理解并熟练应用设计模式,是成为一名优秀软件工程师的关键步骤。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可以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从而提升软件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