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访问控制详解:模型、优势与挑战
需积分: 31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1
收藏 381KB PDF 举报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种早期的访问控制策略,它起源于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旨在确保系统中的主体(如用户、进程和设备)对客体(如文件、内存和通道)的访问权限由客体的所有者自行决定。这种控制方式的核心思想是主体的访问权限基于其与客体的直接关系,即属主可以设置访问规则。
1. 自主访问控制基础
- 访问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Subject)、客体(Object)和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主体是执行操作的实体,客体是被操作的对象,而控制策略则是定义了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如访问矩阵或访问控制列表。
2. 访问控制模型
- 两个核心理论模型:引用监控器和访问矩阵。引用监控器模型最初由J.P. Anderson提出,作为安全操作系统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一个监控器来检查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请求是否符合预设的策略。安全内核是实现这个监控器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访问矩阵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通过矩阵的形式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权限关系。
3. DAC策略及其演变
- 传统自主访问控制(DAC)允许客体所有者全权决定对客体的访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权限滥用或管理复杂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多种改进的DAC策略,如强制访问控制(MAC)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它们在不同场景下提供了更精细的权限管理和控制。
4. 实现技术与优缺点
- DAC的实现技术包括访问控制表(ACL)、能力表(Capability Table)等,各有其优点,如ACL易于理解和实施,但可能存在权限冲突和管理繁琐的问题。能力表则简化了权限管理,但复杂度可能较高。
5. 现状与趋势
- 自主访问控制在当前依然广泛应用,但在高度安全要求的环境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安全机制如强制访问控制。未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兴起,自主访问控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动态环境下的安全需求,比如动态权限分配和适应性访问控制等。
自主访问控制是一个基础且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在不断演化和优化中,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挑战。
2011-04-19 上传
2010-06-30 上传
2021-05-22 上传
2010-03-22 上传
2022-01-15 上传
2010-12-19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愤怒的火鸟
- 粉丝: 0
- 资源: 14
最新资源
- Java集合ArrayList实现字符串管理及效果展示
- 实现2D3D相机拾取射线的关键技术
- LiveLy-公寓管理门户:创新体验与技术实现
- 易语言打造的快捷禁止程序运行小工具
- Microgateway核心:实现配置和插件的主端口转发
- 掌握Java基本操作:增删查改入门代码详解
- Apache Tomcat 7.0.109 Windows版下载指南
- Qt实现文件系统浏览器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 ReactJS新手实验:搭建与运行教程
- 探索生成艺术:几个月创意Processing实验
- Django框架下Cisco IOx平台实战开发案例源码解析
- 在Linux环境下配置Java版VTK开发环境
- 29街网上城市公司网站系统v1.0:企业建站全面解决方案
- WordPress CMB2插件的Suggest字段类型使用教程
- TCP协议实现的Java桌面聊天客户端应用
- ANR-WatchDog: 检测Android应用无响应并报告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