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原理、方法与预处理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5.99MB PPT 举报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卫星运行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导致的几何位置偏差,以及图像上像元坐标与地图坐标系统的转换问题。图像几何校正主要包括像元坐标变换和像元灰度值的重新计算,即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图像的精细调整,以确保图像的几何准确性和一致性。 首先,几何畸变源于卫星的姿态控制误差、地球曲率效应、地形起伏、地球自转、大气折射和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获取的遥感图像在空间上存在偏差,需要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校正。像元坐标变换涉及到将图像中的物理坐标转换为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应用。 其次,像元灰度值的重新计算(重采样)是根据新的坐标系统对图像像素进行插值或近似,以保持图像的连续性和分辨率。这个过程对于减少空间分辨率上的失真至关重要,确保了图像在地理空间上的精确性。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光学影像部分探讨了光学原理和光学处理方法,如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这些原理有助于理解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和优化。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可以增强图像的可视性和识别度。此外,还介绍了颜色性质的描述,包括光源、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形成机制以及明度、色调和饱和度等概念。 光学图像处理虽然精度高、效果真实,但计算机图像处理因其速度快、操作简便和效率高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包括辐射校正,通过对遥感数据中的辐射误差进行校正,消除大气、地面和传感器等因素对辐射测量的影响。几何校正是辐射校正后的进一步步骤,确保图像在几何空间上的准确性。 遥感图像处理的几何校正是一系列复杂的技术过程,它涉及理论知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目的是提高图像的精度和可用性,使之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各种应用中发挥出最佳效果。通过结合光学和数字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遥感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几何和辐射畸变问题,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