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对创伤大鼠免疫调节机制研究:IL-2、IFN-γ及ERK1/2

PDF格式 | 392KB | 更新于2024-09-04 | 197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电针刺对创伤大鼠脾T细胞IL-2、IFN-γ及ERK通路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主要研究了电针刺疗法对创伤大鼠脾脏T细胞中IL-2(白细胞介素-2)、IFN-γ(干扰素-γ)以及ER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揭示电针刺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实验选取32只SD大鼠,将它们随机分为四个组别:对照组、单纯电针刺组、创伤组和创伤后电针刺组。在手术创伤模型建立后,对电针刺组的大鼠进行双侧“足三里”和“阑尾”穴位的电针刺激。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组大鼠脾脏T细胞中的IL-2和IFN-γ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这表明创伤导致了免疫功能的抑制。然而,在创伤后接受电针刺的大鼠(T+EA组)中,这两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显示出电针刺能够改善手术创伤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 此外,研究还发现创伤组的p-ERK1/2(磷酸化的ERK1/2)、NF-κB(核因子κB)和AP-1(活化蛋白-1)DNA连接活性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免疫功能的降低有关。而在T+EA组中,这些指标的活性显著提升,提示电针刺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来促进免疫反应的恢复。 综合这些结果,可以推断电针刺“足三里”和“阑尾”穴对于创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理解电针刺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临床治疗手术创伤后的免疫抑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电针刺如何具体作用于ERK1/2信号通路,以及这一过程中的其他分子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疗法服务于现代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