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习题详解与关键概念梳理

需积分: 9 18 下载量 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809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模式识别的试题及解答,适合备考的学生参考。它涵盖了填空与选择题,全面测试了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理解。以下是部分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模式识别系统构成**:模式识别系统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即模式采集(获取输入数据),特征提取与选择(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以及模式分类(根据提取的特征判断输入数据所属类别)。 2. **模式描述方法**:在统计模式识别中,常用的是特征真矢量来描述模式;而在句法模式识别中,常采用字符串、语法树或图结构。 3. **聚类分析与分类方法**:聚类分析属于无监督学习(1),它不预先知道类别标签;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如感知器算法通常用于线性可分问题(1),而积累位势函数法则适用于线性可分和非线性可分情况(3)。 4. **相似性度量**:当特征量为二值时,匹配测度(4)更适合度量相似性,因为它考虑了特定特征的匹配程度。 5. **准则函数**:聚类分析中常用的准则函数包括基于距离(1)、概率密度估计(3)和基于匹配的准则(4),如轮廓系数或DBSCAN等。 6. **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它通过将N维特征向量投影到一维空间(2)来进行分类,简化决策边界。 7. **文法定义与分类**:部分文法结构符合文法定义,例如(1)和(4)中的结构遵循上下文无关文法的规则。 8. **层次聚类**:影响层次聚类结果的因素包括计算模式距离的方式、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阈值和预定的类别数目。 9. **距离测度的性质**:欧式距离(1和2)具有平移和旋转不变性,但不具尺度缩放不变性;马氏距离更进一步,还具有尺度缩放不变性和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10. **线性判别函数**:其正负指示样本点在界面的哪一侧,数值大小与样本点到界面的距离成正比。 11. **感知器算法**:专为线性可分问题设计,对于非线性问题可能不适用。 12. **积累势函数法**:相较于H-K算法,其优点在于处理非线性可分问题,且位势函数与积累位势函数的关系体现了迭代更新的过程。 13. **统计模式分类**:聂曼-皮尔逊判决准则适用于在两类样本中,减少误判一类为另一类的成本更大的场景。 这份试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通过实际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准备参加相关考试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