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二维Otsu算法:灰度与非局部空间灰度特征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1.78M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的论文深入探讨了一种改进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灰度和非局部空间灰度特征的二维Otsu曲线阈值分割法。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图像分割的鲁棒性,尤其是在面对图像噪声时,以获得更精确和稳定的分割结果。 Otsu算法是一种经典的阈值分割技术,它通过计算图像中像素灰度值的统计特性,寻找最佳阈值,以此来分离图像中的不同区域。然而,传统的Otsu方法在处理噪声较多的图像时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噪声会干扰灰度分布,导致阈值选择不准确。 论文提出的新方法引入了非局部空间信息的概念。非局部空间信息考虑的是图像中像素与其邻域内其他像素的相似性,而非仅仅依赖于像素自身的灰度值。通过这种方式,算法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图像中的局部结构和纹理,增强对噪声的抵抗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像素灰度信息和非局部空间灰度信息的二维直方图。这个直方图包含了两个维度的数据,一个维度是像素的灰度值,另一个维度是其非局部空间灰度特征。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全局的统计信息与局部的结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的特征描述。 然后,将这个二维直方图应用于二维Otsu曲线阈值分割过程。在新的方法中,每个像素的分割决策不仅基于自身的灰度值,还依赖于其邻域内的像素特征。这使得算法能够找到一个既能最大化类间方差又能最小化类内方差的最优阈值,从而提高分割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一维Otsu方法相比,基于灰度和非局部空间灰度特征的二维Otsu方法在处理噪声图像时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提高了分割的鲁棒性,减少了噪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得到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分割结果。 这项研究不仅提升了图像分割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复杂图像分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了结合全局统计信息和局部结构信息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展示了非局部空间信息在图像分析中的潜在价值。未来的研究可能进一步探索如何优化这种方法,或者将其应用到更多的图像处理任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