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溶解特性与水溶气成藏:温度、压力影响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91KB PDF 举报
"富甲烷天然气溶解实验及水溶气析离成藏特征 (2011年)" 本文详细探讨了富甲烷天然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以及矿化度对甲烷溶解度的影响。在实验中,涉及的温度范围是90至200℃,压力范围是20至120 MPa。通过这些实验数据,作者们观察到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缓慢递减阶段(0至80℃):在这个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2. 快速递增阶段(80至150℃):当温度超过80℃后,甲烷的溶解度显著增加。 3. 缓慢递增阶段(超过150℃):在更高的温度下,溶解度继续增加,但增速减缓。 此外,研究还发现,甲烷溶解度与地层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密切关系。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甲烷的溶解能力会达到一个上限。这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溶解度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变化。当地层水的温度和压力足够高时,甲烷的溶解度趋向于一个稳定的最大值。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不同地区的水溶气析离脱气界限,研究者提出了利用甲烷溶解度的回归方程。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和模拟水溶气的形成和迁移过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地质构造分析和油气资源评估中。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主要的四种水溶气析离成藏模式,包括: 1. 侧向阶段脱气:气藏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和脱气。 2. 断裂-底辟脱气:由于断层活动导致的压力释放,促使气体析出。 3. 盖层渗滤脱气:盖层的渗透性使得气体能够通过孔隙和裂缝向上迁移。 4. 构造抬升脱气:地壳构造运动导致的地表抬升,使得地层压力下降,促进气体析出。 这些成藏模式揭示了水溶气的复杂形成过程,与构造活动和地层渗透性有密切关联,为寻找和评估天然气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涉及到的关键科学概念包括温度、压力、甲烷溶解度、水溶气和成藏模式。文章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尤其适用于地质学和石油工程的研究人员,为理解天然气的储存和迁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