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ROBOT框架解析与应用

0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315KB PDF 举报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电信领域自动化测试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针对软交换和BOSS业务的测试挑战。文章提到了作者所在公司曾尝试建立自动化测试部门但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于自动化平台的创新性不足和高成本。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自动化测试架构——ROBOT,该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分离CASE的生成、执行和结果检查,以解决传统自动化测试的局限性。经过大约六个月的开发,ROBOT架构在多个应用接口测试中成功应用,发现并解决了超过200个问题,显著提高了测试效率和质量。" 在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中,作者首先指出了传统自动化测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缺乏创新:多数自动化测试平台依赖于脚本化的CASE,采用录制回放的方式,这种方式限制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2. 高成本问题:自动化测试的开发、调试、维护、培训以及规范化成本高昂,导致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不理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化测试架构——ROBOT。这个架构的核心思想是: - CASE生成的分离:将CASE的创建过程独立出来,使得CASE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动生成,减少了手动编写的工作量。 - 执行的独立:测试执行与CASE生成分开,确保测试流程的标准化和高效性。 - 结果检查的自动化:自动产生结果检查点,提高检查速度和准确性,即使面对大规模的检查点也能应对自如。 通过ROBOT架构,作者指出可以实现以下优势: 1. 快速支持新应用接口:只需不到两周的时间,就能将新应用的接口纳入自动化测试范围。 2. 基于通用模板的CASE自动化:所有测试CASE都能基于模板自动创建,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大量结果检查点的快速生成:可以迅速生成包括100万个检查点的测试结果,大大增强了测试覆盖率。 4. 多协议支持:ROBOT架构能够适应多种通信协议,增加了测试的普适性。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ROBOT架构测试的产品在后续的现场部署中表现出色,半年内未出现任何问题,对比之前一个月只能运行几十个CASE的情况,这表明新架构极大地提升了自动化测试的效能和稳定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是解决传统自动化测试痛点的一种创新尝试,它强调的是测试流程的模块化、自动化和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软件开发环境,特别是对于复杂业务场景如电信领域的BOSS系统,这样的架构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