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实战与突破

0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315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在电信领域软件测试中的实践与挑战。作者来自火龙果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专注于软交换和BOSS业务的测试。在作者的工作经历中,大约80%的问题源于新功能引入对旧功能的影响,这促使他们尝试构建自动化测试部门。 起初,公司试图通过组织大规模的自动化平台开发,让所有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脚本,但这样的做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项目以失败告终。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动化平台的思路过于保守,过于依赖脚本录制和回放,忽视了创新和灵活性。 作者指出,传统的自动化体系存在五大成本因素:开发成本、调试成本、维护成本、培训成本以及规范化成本。BOSS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仅靠手动编写自动化脚本无法满足效率和灵活性需求,特别是在面对大量业务接口时,自动化转换的高昂成本和频繁更新的需求使得自动化难以持续。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自动化架构思路——ROBOT(Robotic Test Automation),它将CASE的生成、执行和结果检查分离,大大提高了效率。与IBM的RATIONALROBOT架构进行了对比,强调了UTROBOT在新应用接口支持、CASE自动生成、自动结果检查点生成和多协议支持方面的优势。 经过近6个月的开发和应用,ROBOT架构在多个项目的接口测试中表现出色,不仅降低了新应用集成的时间,还显著减少了结果检查点的数量,且在实际应用中,产品的稳定性和问题发现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体来说,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的开放性敏捷自动化测试架构,解决传统自动化测试面临的瓶颈,提高测试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从而推动电信领域软件测试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