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存储器详解:从ROM到RAM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2 收藏 2.71M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的第五章——存储器及其接口技术的章节,涵盖了存储器的概述、主要性能指标、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的类型,以及微型机系统的存储器体系结构和存储器应用设计等内容。" 在计算机科学中,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暂时或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本章首先介绍了存储器的分类,包括基于其在系统中的位置(如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制造工艺(如双极型、MOS和铁电型)、数据保留特性(易失性和非易失性)、读写能力(只读和可读写)以及读写方式(顺序和随机)。其中,只读存储器(ROM)一旦写入数据,就难以更改,而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则允许快速的读写操作。 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功耗。存储容量指的是存储器能存储的字节数,它是衡量存储器大小的关键参数。存取时间是指从请求数据到数据实际被读取或写入所需的时间,直接影响了系统运行的效率。此外,存储器的易失性是指断电后数据是否会丢失,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存能够在断电后保持数据,而易失性存储器如RAM则会在断电后丢失数据。功耗则关乎设备的能耗和散热问题。 只读存储器(ROM)分为多种类型,如掩膜ROM,它的数据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写入且不可更改;可编程ROM(PROM)允许用户一次性写入数据;可擦除的PROM(EPROM)可以通过紫外线擦除后重写;电擦除的PROM(EEPROM)则无需物理手段,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擦除和写入;闪烁存储器(Flash Memory)常用于固态硬盘和USB驱动器,分为NOR和NAND两种架构,具有高密度和低功耗的优点;串行EEPROM则是另一种形式的ROM,适合于需要小容量、低功耗的应用。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是计算机运行时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包括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SRAM速度快但功耗较高,适合用作高速缓存,而DRAM虽然速度稍慢,但容量大,通常作为主内存使用。 微型机系统的存储器体系结构通常采用层次结构,包括CPU内的寄存器、高速缓存(L1、L2、L3)、主存(DRAM)和外部存储器(如硬盘)。这种层次结构设计有助于平衡速度和容量需求,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 在存储器应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存储器的使用,例如通过缓存技术减少对主存的访问,或者通过虚拟内存技术扩大可用的地址空间。同时,接口技术也很关键,它确保了处理器和其他硬件组件能高效地与存储器通信。 本章深入探讨了存储器的各种方面,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化存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