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设计模式:23种模式解析

需积分: 35 14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1 收藏 191KB DOCX 举报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23种设计模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设计模式,以便在编程实践中灵活运用。作者强调了重构在提高代码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设计模式和重构的配合下,可以在早期就开始编写代码,并通过不断的重构优化代码结构。文章首先概述了设计模式与重构的关系,然后按照设计模式的分类,开始详细讲解各个模式。 1.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它们提供了一种封装创建对象过程的方式,使得创建过程更加灵活,易于扩展。FactoryMethod(工厂方法模式)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推迟到子类中完成,以应对实例化对象的类型不确定或容易变化的情况。实现时,通常通过定义一个抽象工厂类,将具体的实例化操作留给子类去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大量if-else逻辑,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当需要实例化的对象复杂时,还可以结合继承策略,让子类根据需求返回不同的对象类型。 2. 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关注如何组合现有的类和对象,以构建更复杂的结构。这部分未在提供的内容中详细展开,但常见的结构型模式包括Adapter(适配器模式)、Bridge(桥接模式)、Composite(组合模式)、Decorator(装饰者模式)、Facade(外观模式)、Flyweight(享元模式)和Proxy(代理模式)。 3.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之间的职责分配和通信。这部分也没有在摘要中详述,常见的行为型模式有Chain of Responsibility(责任链模式)、Command(命令模式)、Interpreter(解释器模式)、Iterator(迭代器模式)、Mediator(中介者模式)、Memento(备忘录模式)、Observer(观察者模式)、State(状态模式)、Strategy(策略模式)、Template Method(模板方法模式)和Visitor(访问者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重构成本,作者指出,重构成本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在编写代码时是否应尽早考虑使用设计模式。例如,FactoryMethod模式的重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面对可能频繁变化的实例化逻辑时,最好一开始就采用此模式。而重构成本较低的模式,则可以先快速编写,后期再通过重构优化。 通过学习这23种设计模式,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维护软件系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的宝贵经验总结,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提升软件开发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