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潘一采煤塌陷区土壤-底泥PCBs分布及深度影响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55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淮南潘一采煤塌陷区土壤-底泥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随着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的地表沉陷和积水,原本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水生环境,这使得原有的土壤物质变成了底泥,同时也引发了土壤中污染物如PCBs的迁移和转化过程。研究人员针对这一区域采集了22个柱状土壤样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淮南潘一塌陷区土壤和底泥沉积物中的PCB残留总量范围广泛,土壤中为1 581~5 510 ng/kg,底泥中为3 278~5 973 ng/kg,平均值分别为2 447 ng/kg和4 339 ng/kg(以干重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在0~20厘米的浅层土壤中,PCB138并未检测到,而其他13种PCB的含量在不同深度下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污染水平。这表明,尽管深度影响了PCBs的分布,但这些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相似的污染程度。 进一步分析PCBs含量随土壤和底泥深度的变化规律时,对每一种多氯联苯进行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模式。这项研究对于理解采煤塌陷区土壤-底泥环境中的污染状况,评估环境风险,以及制定有效的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类似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底泥沉积物、多氯联苯(PCBs)、垂向分布。这篇论文被归类于TD88,被赋予了较高的学术价值,收录在《煤炭学报》2015年第9期,文章编号为0253-9993(2015)09-2173-08,反映了作者邱浩然、高良敏等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整个研究过程包括采样、分析和数据解读,旨在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