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C与SPI:简化通信的低速协议之争

2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378KB PDF 举报
II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和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是两种在低端数字通信应用领域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们针对近距离低速芯片间的通信设计。IIC由Philips公司在1982年开发,初衷是为了简化电视机内CPU和外围芯片之间的连接,解决早期嵌入式系统中内存映射I/O(Memory-Mapped I/O)方式存在的问题,如大量线路和额外地址解码芯片需求,这增加了成本且简化连接变得困难。 IIC协议的特点是极其精简,它仅需两根线(SCL时钟线和SDA数据线)即可连接所有外围设备,大大减少了微控制器的引脚占用和PCB复杂度。初期的标准规定了100kbps的速度,但随着时间发展,如1995年的400kbps和1998年的3.4Mbps,其性能不断提升。IIC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性和易于实现,适合对成本敏感且连接简单的应用场景。 相比之下,SPI首次出现在1979年的Motorola产品中,它是微控制器外部总线的一种,采用四线连接(MISO、MOSI、SCK和CS/SS),不同于IIC的两线设计。SPI并非正式的标准,而是通过制造商的规格文档(Datasheets)和应用笔记进行交互,这意味着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开发者理解和定制化来确保兼容性。 SPI的优点在于其可扩展性强,支持同步和异步模式,允许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合需要高速数据交换的场合,如串行闪存、ADC和DAC等。然而,这种灵活性也使得SPI在一些低功耗或资源受限的项目中可能不如IIC适用。 总结来说,IIC和SPI各有优劣,IIC以其简单易用、节约资源和低成本见长,适合资源有限的低速应用;而SPI则在速度和灵活性上更具优势,适用于需要高速、灵活接口的场景。选择哪种协议,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硬件限制和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