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库试题解析:事务、查询优化与故障恢复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1 收藏 1.64MB DOC 举报
"这篇资料是一份研究生级别的分布式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涵盖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查询优化策略、事务性质、两阶段封锁协议(2PL)、数据库分片、故障恢复、并发控制以及分布式事务的可串行化等多个核心知识点。试题包括模式分片、查询转换与优化、日志文件解析、以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对比等实际操作题目。"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作用: - 分布式数据管理:负责数据的分布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在多个节点间的正确分布和访问。 - 事务管理:处理分布式事务的提交、回滚、并发控制等,确保事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查询处理:接收用户的SQL查询,进行解析、优化并执行,返回结果。 - 网络通信:处理节点间的通信,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半连接方法与枚举法在查询优化中的适用情况: - 半连接方法:适用于连接操作中只需要找到匹配的一对记录,不关心其他未匹配的记录,能有效减少中间结果的大小。 - 枚举法:适用于小规模数据的全连接查询,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组合来找到结果,当数据量大时效率较低。 分布式事务的基本性质: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不存在部分完成的情况。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完成后,数据库的状态必须保持一致。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相互隔离,看不到对方未提交的变化。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其结果将永久保存,即使系统出现故障。 2PL协议(两阶段封锁协议): 这是一种并发控制协议,事务在修改数据前先锁定,修改完成后解锁。它分为两个阶段:获取阶段和释放阶段,以防止死锁和不一致的数据状态。 全局模式分片及查询优化: 试题中涉及到根据全局模式进行分片,并对查询进行转换和优化,这包括了逻辑分片、物理分片的设计,以及查询计划的生成与优化,包括全局查询树和分片查询树的构建。 故障恢复与并发控制: 通过日志文件分析,找出故障时的活动事务,确定反做(undo)和重做(redo)事务集,以恢复数据库到一致状态。同时,试题还涉及到了分布式事务的可串行化问题,考察了如何避免事务间的冲突并保证数据一致性。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页面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架构特点: 页面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存储和I/O操作,而对象服务器则专注于对象的管理和操作,这种分离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响应速度。 DBMS解决的挑战、规范化设计的原因、ACID特性、长事务处理以及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相关问题,这部分内容涵盖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包括数据管理、事务处理、数据一致性、系统架构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些试题涵盖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既检验了考生的理论理解,也测试了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理解和掌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