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排序算法的性能与稳定性实验分析

需积分: 15 1 下载量 10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9 1 收藏 146KB RAR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本文档主要围绕C++中若干种排序算法的程序实验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文档详细分析了三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并对这些算法的执行时间进行了测试。其次,通过Score结构体数组的使用,讨论了排序算法的稳定性。最后,对针对double型数组的三个排序函数进行了修改,新增了两个无符号扩展的长整型指针形参,以间接返回排序过程中数组元素间的比较次数和赋值次数。基于这些统计数据,对不同排序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下是关于这些内容的知识点: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算法: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此算法的平均和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均为O(n^2),其中n是数列的长度。由于冒泡排序需要两两比较,所以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算法:选择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好、平均和最坏情况下均为O(n^2)。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3. 快速排序(Quick Sort)算法:快速排序是由C. A. R. Hoare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好情况下为O(n log n),平均情况下为O(n log n),最坏情况下为O(n^2)(较少出现,通常是因为分区不均导致)。快速排序通常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4. 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在排序算法中,稳定性的定义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同关键字的记录,在原序列中的相对次序,在排序后仍然保持不变。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是稳定的,而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和希尔排序等是不稳定的。 5. 时间复杂度: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一个算法执行所需时间,用大O符号表述,如O(n)、O(n^2)等。大O符号用于描述算法运行时间的上界,是算法性能的粗略估计。 6. 无符号扩展的长整型指针:在文档中提及的'unsigned long long *'是一种数据类型,用于表示一个无符号64位的长整型数的指针。在排序函数中增加这样的形参,是为了统计排序过程中元素比较和赋值的次数。 7. 对比分析:通过统计排序过程中关键操作的次数,可以对不同排序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从而选择最合适的算法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通过本文档的实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实际编程中如何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排序策略。同时,对排序算法的深入探讨也有助于提升算法分析和设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