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TS中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管理与工作流程

0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221KB PDF 举报
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关键概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它描述了缺陷从发现、记录、处理到最终解决的各个阶段。在火龙果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的研究中,软件缺陷不像生物界的昆虫那样自然发生,而是经历一系列有序的状态转换,这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s (VSTS) 和 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 (MSF) 中有明确的规定。 在VSTS中,缺陷状态的默认设置和转换是由项目所选用的过程模板决定的。这些模板定义了哪些状态是可接受的,哪些用户群体在特定时间可以推动缺陷进入下一个阶段,以及何时和为什么允许进行状态转换。例如,在CMMI过程改进的MSF中,缺陷有四个基本状态:已提出、活动、已修复和关闭。在敏捷软件开发的MSF中,则简化为三个状态:活动、已修复和关闭,去掉了提出阶段。 缺陷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提出阶段:任何用户都可以报告缺陷,将其加入待修复的列表。 2. 接受阶段:项目经理或相关人员需审核并决定是否接受该缺陷,然后分配给相应开发人员。 3. 活动状态:开发人员开始调查和修复缺陷,通过代码签入来标记为“已修复”。 4. 已修复状态:测试人员确认修复后,缺陷状态变为已修复,但不会立即关闭,以防意外情况。 5. 关闭状态:只有在经过测试验证缺陷已修复无误后,测试人员才会正式关闭缺陷。 在实际工作中,流程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敏捷方法论有所不同。例如,在敏捷环境中,可能更多地依赖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而非严格的流程控制。某些情况下,如在代码审查前的迭代中,可能禁止提交未修复缺陷的代码。 报告缺陷时,应注重清晰、准确地记录细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缺陷的跟踪和优先级设定。凯列班的故事强调了及时报告缺陷的重要性,即使最初被忽视,一旦被外部发现并引起关注,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和额外的工作负担。 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管理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多个角色的协作、流程规范和持续的沟通,以实现缺陷的有效识别、跟踪和最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