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E聚类算法详解与实现

1星 需积分: 35 31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1 收藏 86KB DOC 举报
"本文将详细介绍CURE聚类算法的实现,包括其原理、目标和算法流程。CURE算法是针对大规模数据库的一种高效聚类方法,能够处理非球形和异常数据,同时通过随机抽样和分区策略提升效率。" CURE(Clustering Using Representatives)聚类算法是为了解决传统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如k-means和k-medoids对异常数据敏感、生成球状且大小相等的簇的问题。CURE通过代表点来表示簇,使得聚类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复杂性。 **算法原理** CURE的核心思想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时,首先通过随机抽样创建一个较小的样本集,然后在这个样本集上进行聚类。它使用了一个K-D树(K-Dimensional Tree)来快速查找最近邻,并利用一个堆结构来管理簇。CURE是一种分裂的层次聚类方法,从单个数据点开始,逐渐合并成更大型的簇,直到满足预设的簇数。 **算法流程** 1. **随机抽样**: 从原始数据集中抽取一个随机样本集S。 2. **构建K-D树**: 用样本集S建立一个K-D树T,用于快速查找最近邻。 3. **构建堆**: 对样本集S建立一个堆Q,用于维护簇的优先级。 4. **聚类过程**: 当堆Q中的簇数大于预设的k时,提取最近的两个簇u和v,合并为新的簇w。 5. **处理孤立点**: 如果某个簇增长缓慢,可能表示异常,此时可考虑删除。 6. **聚类继续**: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得到k个簇。 7. **标签分配**: 将数据点分配到对应的簇标签。 **算法设计** - **基本聚类算法**: cluster(S, k)函数,将数据集S聚类成k个簇,通过K-D树和堆数据结构进行操作。 - **K-D树**: 提供快速的高维空间中最近邻搜索。 - **堆**: 用于存储和管理簇,按簇的大小进行排序,最小的簇优先被合并。 CURE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对数据形状的适应性和对异常值的容忍度。在处理大数据量时,随机抽样和分区策略大大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使其成为处理大规模数据聚类的有效工具。然而,尽管CURE能够处理非凸形状的簇,但其仍然依赖于预设的簇数k,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是个挑战,因为合适的k值往往需要预先确定或通过其他方法估计。此外,由于随机抽样的性质,CURE的聚类结果可能在不同运行之间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