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收状态缓冲区结构:从描述符到状态信息
需积分: 45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8.87MB PDF 举报
"LPC178x下册"
在嵌入式系统中,尤其是在使用LPC178x微控制器的环境下,理解设备的内部工作原理是至关重要的。本资源主要涉及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接收状态缓冲区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接收描述符和接收状态的细节。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对于编写高效的设备驱动程序和理解硬件交互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接收描述符的结构。接收描述符用于指示设备驱动程序如何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在表13.53中,我们可以看到接收描述符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Packet和Control。Packet字段包含接收数据缓冲区的基址,这个缓冲区用于存放从网络上接收到的数据。Control字段则包含控制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Size字段,它表示数据缓冲区的大小,采用减1编码,例如,一个8字节的缓冲区其Size值为7。
接下来,表13.54详细阐述了Control字段的位定义。Size字段占据10位,用于表示缓冲区的字节数。位31的Interrupt标志指示当帧或帧片段处理完成并提交给存储器时,是否应该触发RxDone中断。中间的位11到29没有在描述中使用,可能是保留或者根据具体实现有所不同。
接收状态的区域如表13.55所示,包括StatusInfo和StatusHashCRC两个字段。StatusInfo提供了MAC返回的接收状态标志,这些标志可能包括错误信息、帧完整性等。StatusHashCRC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的hash CRC,用于快速检查帧的地址是否匹配。这两个9位的CRC值是串联在一起的,如表13.56所示,SAHashCRC是从源地址计算得到的CRC,DAHashCRC则是从目标地址计算得到的CRC。
最后,图13.9给出了接收状态缓冲区的整体结构,这有助于理解数据从网络到内存的流动过程。通过这个结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高效地管理和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能及时响应中断,进行必要的错误检查和数据处理。
此外,资源摘要中还提到了LPC178x的其他功能部件,如E2PROM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控制器(EMC)。E2P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用于存储需要在系统掉电后仍需保持的数据。EMC则负责管理外部的RAM、ROM或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确保系统能正确访问它们。虽然这些内容在此摘要中提及较少,但在实际设计中,理解这些部件的工作方式对于构建完整的嵌入式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2013-02-15 上传
2022-06-20 上传
2019-02-18 上传
2022-03-01 上传
2022-01-26 上传
2019-08-29 上传
2015-09-15 上传
2020-04-20 上传
2022-03-14 上传
SW_孙维
- 粉丝: 51
- 资源: 3840
最新资源
- 探索数据转换实验平台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 使用git-log-to-tikz.py将Git日志转换为TIKZ图形
- 小栗子源码2.9.3版本发布
- 使用Tinder-Hack-Client实现Tinder API交互
- Android Studio新模板:个性化Material Design导航抽屉
- React API分页模块:数据获取与页面管理
- C语言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分配方法
-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固溶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揭秘
- VS2013环境下tinyxml库的32位与64位编译指南
- 网易云歌词情感分析系统实现与架构
- React应用展示GitHub用户详细信息及项目分析
- LayUI2.1.6帮助文档API功能详解
- 全栈开发实现的chatgpt应用可打包小程序/H5/App
- C++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 Java制作水果格斗游戏:策略与随机性的结合
- 基于若依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解析